民法典法律知识

宪法有没有规定隐私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7 09:58
人浏览
导读:

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人身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人疏忽时难免会发生姓名被侵犯或不小心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那么就需要相关规定加以维护和保障,宪法有没有规定隐私权?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宪法有没有规定隐私权

   一、宪法有无规定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主体:

  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目标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是存在于权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权利,亦即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的之权利。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企业法人的秘密则是与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是企业的一种财产。同时,隐私权受到侵犯后,构成一种人格伤害,内心的不安,而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后会构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法人虽然也有秘密,但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用《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

  客体:

  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对隐私的界定,由于民族文化,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法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隐私"一词来源于美国,意思是指与他人无关的私生活范围,在美国现行法律体系中,隐私实质是一种范围非常广的概念,因而并没有任何一部立法或其他文件对隐私权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定义。1995年10月美国商务部电讯与信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隐私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白皮书中认为隐私权至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①关于私有财产的隐私;

  ②关于姓名与形象利益的隐私;

  ③关于自己之事不为他人干涉之隐私;

  ④关于一个组织或事业内部事务的隐私;

  ⑤关于某些场合不便露面的隐私;

  ⑥关于尊重他人不透露其个人信息之隐私;

  ⑦关于性生活及其他私生活之隐私;

  ⑧关于不被他人监之要求的隐私;

  ⑨私人相对于官员的隐私。

     三、隐私权的特征

  (1)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的秘密(实际上即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不具有隐私所具有的有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本质属性。

  (2)隐私权的客体包括个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

  (3)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根据隐私权的特征,就目前国内外学者的通说,隐私权有以下四项权利:

  (1)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

  (2)隐私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

  (3)隐私维护权。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权所享有是维护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公力与私力救济。

  (4)隐私支配权。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宪法有没有规定隐私权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都有对隐私权进行规定,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他人侵犯,若受到侵犯可以报警或者向法院提请诉讼。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