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公司名誉损失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8 14:51
人浏览
导读:

名誉作为一项人身权利,也是我们的一条底线,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碰,如果出现了侵犯名誉权的情况,也要及时补救,不能等到时态严峻以后才开始后悔。那么公司名誉造成损失的情形具体有哪些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司名誉损失的情形

  一、公司名誉损失的情形

  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的标准为: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二、损害名誉权的一般法院怎么判

  侵犯他人名誉权,法院经审理认为侵权事实成立的,应当判决侵权人承担赔偿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依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三、侮辱行为具体有哪些情形

  第一,暴力侮辱。即对受害人施以暴力直接损害受害人的人格尊严;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迫使受害人违背自己的意志作出有损自己人格尊严的举动。

  第二,以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侮辱。如对受害人进行口头谩骂、辱骂、讽刺,或者作出下流动作等。

  第三,文字侮辱。即以书面形式辱骂、嘲笑他人,贬损他人人格。如在互联网上发布辱骂他人的文章。侮辱区别于诽谤等其他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特点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为故意或者恶意。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公司名誉损失的情形的相关知识,一般侵害单位名誉权的行为在造成单位名誉权损害之后,就会给单位造成相应的实际损害,所以侵权行为人除了应当承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之外,还应当依据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