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订立需要几个阶段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6 17:28
人浏览
导读:

法律规定合同的订立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方能生效。那么,合同订立需要几个阶段?合同订立原则包括哪一些?合同解除的条件有什么?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合同订立需要几个阶段

  一、合同订立需要几个阶段

  合同的订立,从法律上可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3、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4、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

  5、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6、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7、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8、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二、合同订立原则

  1、平等自愿的原则

  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自愿,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见,是双方当事人意思一致的表示,是在各自充分表达了意见,经过平等协商而达成的协议。

  2、协商一致的原则

  所谓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全部内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讨论、协商,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后确定。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即劳动合同的合法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合法原则是劳动合同有效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合法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三、合同解除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此情况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来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

  此种情况一般要求债务人有过错,并且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也被称为迟延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此时无须经催告程序,被违约人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末履行合同时,即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的订立,从法律上可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合同订立需要几个阶段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