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违约损失赔偿上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28 09:41
人浏览
导读: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条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合同违约损失赔偿上限有哪些?合同一方破产属于违约吗?违约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是什么?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
合同违约损失赔偿上限

  一、合同违约损失赔偿上限

  合同约定损害赔偿上限的,只要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一方破产属于违约吗

  如果合同一方破产不影响履行合同,则合同一方破产属于不违约;如果合同一方破产影响履行合同,则合同一方破产就属于违约。公司破产后,出现合同违约的,因合同造成的损失,属于债权,债权人可以进行破产债权申报。公司破产申请受理后,因合同违约产生的损失由于破产债权。所以合同权利人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但不一定能得到清偿。

  三、违约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是什么

  违约责任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具体如下:

  (一)过错责任。

  1、违约责任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一方合同当事人有过错的,由该方自己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

  2、无过错的违约行为,可依法减免责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

  (二)无过错责任。

  这一原则是指凡违反合同的行为,除了免责的外,都必须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不管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公民个人,只要因过错违约,均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在法律面前,在合同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您对合同违约损失赔偿上限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合同约定损害赔偿上限的,只要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我们会给您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