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11 15:02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家都知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们所做出的事情是属于民事行为。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民事行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那么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的解答,希望能够给大家的疑惑带来帮助。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怎样的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二、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两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基于主观上的目的,借助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实施的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但它们有以下两个区别:

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

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三、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1、基本介绍

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2、行为特征

(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3)应是合法行为。

3、行为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8)负担民事法律行为和处分民事法律行为

(9)人身民事法律行为和财产民事法律行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所整理的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什么”的相关内容。按照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进行规定,如果说个人的民事行为是属于违法的,那么国家法律是会进行约束的,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进行诉讼。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疑问想要了解,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