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监护人怎么办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6 07:10
人浏览
导读:

这里所说的法定监护人在生活中一般是指父母,当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那么,法定监护人怎么办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定监护人怎么办理

  一、法定监护人怎么办理

  法定监护人是法律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无需办理。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人有哪些

  (一)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成年的兄、姐;

  3、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二)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可以担任监护人。

  三、法定监护人证明材料有哪些

  应该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开。需要带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其复印件。

  法定监护人需要的证明材料主要是能证明监护人和被监护人是父母与子女、祖父母和孙子女、外祖父母和外孙子女的、兄弟姐妹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法定监护人情形的材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当然监护人。并且,《民法典》所称的父母是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法定监护人怎么办理的相关知识,法定监护人是法律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无需办理。如对监护人存有异议的,可以向申请更换。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