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29 09:02
人浏览
导读: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诉讼时效、期间及时限制度的不了解而影响民事权利行使的状况时有发生,比如权利人超过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向债务人主张权利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反而对人民法院公信力产生质疑,那么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呢?更多关于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的相关内容,请继续阅读以下由法律快车整理的内容。

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

一、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

民事法律规定的关于保障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请求权利的有限期限。

1、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限,特殊诉讼时效期限。诉讼时效制度的实质在于权利人有权在诉讼时效届满前依法通过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在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虽然可依法起诉主张权利但其这主张时仅具有程序意义上的起诉权而丧失实质意义上的诉权(胜诉权);

2、长期时效,《法学词典》,古罗马的一种时效制度,由于民法时效制度不适用于外国人和外省土地,大法官仿希腊法制,规定除标的物可因时效取得外,占有还须有合法原因,并为善意和无瑕疵,不论动产和不动产,其期间凡当事人同住一省的为十年,分居异省的为二十年;期满后占有人即有权拒绝所有人的诉追,同其期间远较普通时效期间(动产一年不动产三年)为长称为长期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确立诉讼时效制度,对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督促权利人和义务人及时清结债权债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给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带来便利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致使当事人的民事权利长期处于待定状态而影响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间的异同是什么

1立法目的不同。起诉期间旨在督促当事人尽快行使权力,以通过司法裁判的方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而诉讼时效期间旨在督促当事人行使权利,维护正常稳定的交易秩序。

2二者适用的权力不同。起诉期间适用的权利为诉权而诉讼时效期间适用的权利为请求权。

3二者的法律后果不同。起诉期间,期间经过权利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权利人可以起诉,义务人抗辩的,权利人的权利不能得到法院的强制力的保护。

三、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民事法律规定的关于保障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请求权利的有限期限。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限,特殊诉讼时效期限。大家如果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