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情况下施工合同终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7-15 16:21
人浏览
导读:

进行工程建设是一段非常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勘察、设计、施工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施工合同由发包方与承包单位签订,合同的内容非常重要,生效之后也可能终止,那么,什么情况下施工合同终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情况下施工合同终止

一、什么情况下施工合同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无效合同的,可以解除建筑工程合同: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发包人可请求解除合同的情形有:

①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在发包人提出的合理期限内,承包人拒绝修复的;

②工程主体结构验收或者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且承包人拒绝修复或者无法修复的;

③承包人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未完工,在发包人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完工的;

④承包人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再继续施工的;

⑤建设工程竣工前,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项目的。

承包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有:

①发包人未按期支付工程款造成违约,且符合承包合同中约定的承包人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件;

②发包人提供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

③不履行约定的其他协助义务,致使承包人无法施工的。 发包人有上列情形且致使承包人无法施工,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发包人仍未加履行的,承包人可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二、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合同的终止,即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的终止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所谓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的终止,是指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合同关系客观上不复存在。

根据定义来看,二者极为相似,即都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效力。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二者的效力不同。合同的解除即能向过去发生效力,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也能向将来发生效力,即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的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向将来发生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效力。

2、二者适用的条件不同。合同解除通常被视为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对违约方的制裁。因此,合同的解除一般仅适用于违约场合。合同的终止虽然也适用于一方违约的情形,但主要是适用于非违约的情形,如合同因履行、双方协商一致、抵销、混同等终止。由此可见,合同终止的。适用范围要比合同解除的适用范围广。简而言之,适用的条件不同。合同终止既适用于一方违反合同,也适用于没有违反合同的情况;而合同解除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况。

3、适用范围不同。合同终止只适用于继续性合同,即债务不能一次履行完毕而必须持续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大部分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而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只能适用于非继续性合同。

综上,对于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讲解到此。在现实很多人往往会把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所以一定要区分好两者,明确两者的区别。

三、合同终止的效力体现在哪里

1、合同终止后,便失去了法律上的效力。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原债权人不得主张合同债权,债务人也不再负合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同时,合同关系的终止,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从义务关系也归于消灭。如抵押权、违约金债权、利息债权等和主债权一样也归于消灭。

2、合同终止后,还应清理一切有关合同关系的手续,如负债字据的返还与注销。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债权人应将负债字据返还于债务人。债权人如能证明字据灭失,不能返还,应向债务人出具债务消灭的字据。

3、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通知,是指当事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将合同终止的有关事宜告诉合同对方当事人。协助,是指当事人一方配合另一方作好善后工作。保密,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终止后对于了解到的对方当事人的秘密不向外泄露。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什么情况下施工合同终止”等相关法律知识。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显失公平等订立施工合同等情形,属于无效合同,可以解除,或者有违约情况的,都可能导致合同解除。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