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07 12:01
人浏览
导读:

签订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合同当事人违约,但是事实上,任何人或者单位都是会受到主观或客观情况的影响,造成违约的情况,很多人对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分不清楚,认为是差不多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一、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1、行为人在主观目的上是不同的。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关键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合同违约中的当事人并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只是在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中,由于外在的因素致使合同无法正常履行。

2、客观构成不同。合同诈骗在客观表现方面,是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为要件﹔合同违约行为人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存在欺诈行为但比诈骗轻微的多。

3、行为人履行合同的态度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合同违约当事人一般都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遇到合同欺诈要怎么办

遇到合同欺诈,首先,协商解决,什么事情都是能协商解决的,那是最好的,双方当事人的律师对于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解除、修改或者补充的,当事人对于合同内容的变更、解除、修改或者补充的没有异议,达成一致的,那么,协商就完成了,如果协商不成的,只能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若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合同违约情况有哪些

合同中违约的情形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造成违约;

2、履行不符合约定造成违约;

3、主管机关对合同审查、管理不严,所签合同不能履行﹔4、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不能有效履行。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二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

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五百三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等相关法律知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关键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合同违约中的当事人有履行合同的意愿,二者客观构成不同,行为人履行合同的态度不同。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