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近亲属是指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30 14:11
人浏览
导读:

近亲属属于家庭成员的一部分,比如父母、子女、配偶等等,法律上对此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那么,近亲属是指哪些?近亲属的范围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亲属是指哪些

  一、近亲属是指哪些

  民事上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包括法律上的继子女、抚养关心形成的亲属)。

  刑法上差别就兄弟姐妹而言,必须是同胞出生的。

  民事诉讼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按此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属刑诉法上的近亲属。

  民事诉讼中所指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行政诉讼中所指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刑事诉讼中所指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刑事诉讼法近亲属指哪些人该问题主要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一般情况下来说,近亲属都是指配偶,父母,兄妹,以及近亲亲属等。在一些特殊的家庭关系当中,还包括远亲的家属等。不同的诉讼法中对于近亲属的规定也有着细微的差异。

  二、近亲属的范围

  近亲属的范围,是法律在对亲属关系的调整范围内所规定的特定的范围。关于近亲属范围的限定,一般有以下两种法例:第一种是总体概括性限定法,即法律对亲属范围从总体上作概括性规定,然后根据亲属的种类和亲等的远近,再规定其法律效力。另一种是个别适用性限定法,即法律根据不同法律关系的需要,对亲属的法律效力作出具体的规定。

  我国采用的是个别适用性限定法,即以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三、近亲属的效力

  近亲属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在《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中,禁止一定范围内的亲属结婚;规定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具有扶养义务等。

  在《民法典》之总则编中,近亲属可以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近亲属可依法针对失踪的亲属向法院提出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申请。在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在诉讼法领域,无论是在民事诉讼中还是在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是涉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时,应当回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近亲属是指哪些的相关知识,虽然这些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听起来是没有太多区别的,但是在法律的规定上面,这是有着极大的法律资格区别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