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赠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4-25 16:59
人浏览
导读:

遗赠是法律上能够继承遗产方式的一种,它不同于法定继承,它针对的对象不是遗产所有者的子女配偶等直系亲属,而是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以及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法律上也对遗赠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那么接下来就遗赠生效的要件有哪些这一问题,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遗赠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一、遗赠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遗赠生效的要件如下:

  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须有完全行为能力。公民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有遗嘱能力,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才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遗嘱能力,他们所立的遗嘱无效。

  2、遗嘱须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合法。遗嘱人须对财产享有处分权,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受遗赠人须在遗嘱生效时存在、未死亡。继承法虽未就此作出具体规定,但从法学原理上讲,受遗人先于遗赠人死亡或与遗赠人同时死亡,因受遗赠人的主体资格消灭,也就不能再享有接受遗赠的权利。

  4、受遗赠人并未丧失受遗赠权。受遗赠人与继承人一样,可因实施侵害被继承人或者其他继承人的利益的行为而丧失受遗赠权。

  5、遗赠的财产属于遗产的范围。遗赠人遗赠的财产应当是为自己所有的财产权益,这些财产权益在遗赠人死后即转化为遗产。如果遗赠的全部不属于遗产,则该遗赠全部无效;遗赠的部分不属于遗产,则该部分无效。

  6、遗赠人所立遗嘱应符合法定形式。五种遗嘱形式分别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每一种遗嘱形式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如果遗赠人的遗嘱与要求不相符合,该遗嘱无效。

  二、遗赠的类型

  遗赠主要有三种类型:

  1、概括遗赠。即遗赠人将自己全部的财产权利和义务都遗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

  2、特定遗赠。指遗赠人在遗嘱中,特别指定将自己的某项财产赠给某受遗赠人。

  3、附义务或附条件的遗赠,或称附义务的遗赠。是指遗赠人在遗赠中附有某种义务,受遗赠人只有履行了该义务,才能获得受赠财产。

  三、遗赠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1、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不同。受遗赠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也可以是国家、集体;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

  2、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客体的范围不同。受遗赠权的客体只是遗产中的权利,不包括义务,因而受遗赠人只享受遗产中的权利,不负担遗产中的义务。而遗嘱继承权的客体是遗产,既包括财产权利,也包括财产义务。

  3、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行使方式不同。

  (1)受遗赠人接受遗赠的,应于法定期间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做出接受或者放弃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而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分割前,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遗赠生效的要件有哪些的相关内容,遗赠生效的要件有以下五点:立遗嘱人须有完全行为能力;立遗嘱人须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合法;受遗赠人须在遗嘱生效时存在、未死亡;受遗赠人并未丧失受遗赠权;遗嘱的财产属于遗产的范围;遗赠人所立遗嘱应符合法定形式。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