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21 15:10
人浏览
导读:在一些合同中,如果法人不能够签字的,是可以委托人代签的,只要符合条件的,署名权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姓名权则是要求更为严格的,一般只能是本人使用的。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有哪些

一、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有哪些

署名权与姓名权的区别是权利主体不同,署名权的权利主体是作者,姓名权的权利主体是自然人;保护期限不同,姓名权的保护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署名权的保护期限是永久保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二、姓名权被侵犯怎么办

(一)停止侵害。

当侵害姓名的行为正在发生或者继续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侵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责令侵害人停止侵害。这是最基本的民事责任方式,其目的和作用是防止出现进一步将侵害姓名权的结果扩大。

(二)赔礼道歉。

在行为人由于干涉、盗用或假冒他人姓名,给受害人造成了一定损害,但后果不是很严重,受害人也能够谅解的情况下,由侵害人以口头的或书面的或登报的方式向受害人表示歉意,承认自己的过错,保证以后不再重犯,求得受害人谅解。

(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在行为人干涉、盗用或者假冒他人的姓名、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受害人人格受到侵害、名誉遭到贬损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为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一般要求在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影响,就应当在多大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其方法可以是在报刊、杂志上刊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材料。

(四)返还财产。

行为人由于盗用、假冒他人姓名从事民事活动而占有了受害人的财产,受害人有权要求返还,侵害人应无条件返还财产。

(五)赔偿损失。

对于物质损失,损失多少就要由侵害人赔偿多少。对于由于侵害人的行为而给受害人造成极度精神痛苦,有精神损害存在的,受害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害人的故意程度、损害后果、影响范围、双方经济状况,判令侵害人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精神赔偿。

三、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姓名权的享有主体是自然人,名称权的享有主体是依据《民法典》规定的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合伙人。

(二)内涵不同。

姓名中含字、号、曾用名、笔名等;名称中则没有什么其他内含,只是有时名称表现为商号或标记。

(三)限制不同。

姓名的获取通常是婴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取得,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名称是社会团体获得法人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名称的获取必须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

(四)权能不同。姓名权的权能有决定权、变更权和使用权;名称权除了决定权、变更、使用权外,还有名称转让权。我国《民法典》第九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五)姓名权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名称权的主体有三: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

(六)名称原则上只能有一个,姓名则可以有多个。

(七)名称权在登记范围内具有专用性,姓名权无专用性。

(八)名称权可依法转让,姓名权不得转让。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有哪些”等相关法律知识。署名权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在乎身份的权利,而姓名权的范围比署名权是更广泛一点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