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如何体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5-27 10:04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民事主体拥有物权的,合法取得的物受法律保护。如果是不动产的,物权的取得以登记为准,没有登记的,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是动产则而交付为准,那么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如何体现?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如何体现

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如何体现

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并可以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获得救济的权利。

物权是一定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物权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法律,必须确认和体现一国宪法所确认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物权法必须在宪法的框架内调整财产的归属与利用关系,“物权制度有关一国的经济,势不能不采取一贯的政策,以为社会的准绳。”也就是说,物权法必须采用宪法所确定的政策作为其基本规则设计和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物权法也必须反映一个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形态。正如德国法学家鲍尔所指出的,“作为法律制度一部分的物权法,包含着人类对财务进行支配的根本规则。

二、民法典物权编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

(一)物权法定原则。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六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这一原则要求物权的类型、各类物权的内容、效力,以及创设的方式,都由法律直接规定,不能由当事人任意创设。

(二)公示、公信原则。

公示就是物权的设立、转移必须公开、透明。公示原则就是要求将物权设立、转移的事实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使其他人知道物权变动的状况,以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公示的方法除了法律另有规定外,就是到特定的国家机关进行登记。

(三)物权平等保护原则。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是一个立法理念的进步,也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财产权利的民法化和有力确认。“私人”与国家、集体、其他权利人并列相提。

(四)维护公共利益与物权之恰当平衡

权利之行使皆有界限,不得越界,否则必然侵入他人的权利领域,酿致侵权责任。物权的取得和行使,概莫能外。在这里,“他人”包括单个的人和作为社会整体之人的群体,谓之公众。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之间需要作出恰当的平衡。所以,我国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五)一物一权原则。

一物就是指的一个完整的、独立物而不是指它的某一部分,一权就是在这个物上只能设一个所有权,也就是一物不能有二主。

(六)特别法优先原则

“相关法律对物权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平等原则: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通常认为,此为中国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些原则分为三类:

(一)双方当事人共同享有并能行使的权利。比如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收集提供的证据、申请财产保全、在法庭提供新证据、要求重新调查、提起上诉、申请再审或执行等;

(二)虽为当事人双方享有,但需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行使才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诉讼权利包括请求调解、自行和解、质证;

(三)一方当事人专有的诉讼权利,包括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撤诉,而承认、反驳诉讼请求和反诉则专为被告享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如何体现“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维护平等保护原则主要也是为了维护公共权利和公民的个人权益,如果自己的物权受到侵害,要及时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