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04 10:5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这里所说的无限防卫在法律上也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这里就需要大家稍加留意。那么,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吗?

  一、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吗?

  无限防卫权又称无过当之防卫、预防性正当防卫、特殊防卫权、特别防卫权等,这些概念都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权是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无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的权利。

  二、如何正确认识无限防卫权

  根据我国新《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之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因为:

  (一)从主观上看,防卫人具有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防卫动机。虽然对于防卫过当行为所造成的重大的危害具有过错,但是和一般其他犯罪相比,其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二)从客观上看,在防卫过当的全部损害结果中,由于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所以这种损害结果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应有的损害,二是不应有的损害。防卫过当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对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新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情节:

  (一)过当程度。

  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

  (二)防卫动机。

  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属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显然影响对防卫过当的量刑。

  (三)权益性质。

  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该加以充分考虑。

  (四)社会舆论。

  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

  三、无限防卫权的适用条件

  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权是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无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的权利。具体说来,无限防卫权的使用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针对暴力犯罪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暴力犯罪是指非法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极端的攻击性行为。

  (二)必须针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对于侵害特定公私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和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安全以及不特定公私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是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的。

  (三)必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所谓正在进行是指暴力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在这里,无限防卫权因为是正当防卫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质还是正当防卫,所以防卫时限也应遵循正当防卫的时限规定。对于一般的暴力犯罪,如暴力侮辱他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抢夺他人财务等暴力犯罪,由于其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所以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无限防卫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吗?的相关知识,无限防卫权是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无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的权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