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鉴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05 20:10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将自然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行使法律权利,做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所不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做出的民事行为效力有限制。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鉴定?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鉴定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鉴定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并指定监护人申请书、被申请人户籍证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身份证信息、病例、出院小结等治疗证明、居委会及公安机关的相关证明、或养老院提供的履行赡养或抚养义务的人员的证明。

根据《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推举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指定监护人程序一般是由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进行指认,如果没有疑问,那么监护人就此成立。如果有疑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相关诉讼。

三、哪些老人需要监护人

老人如果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才会需要监护人,与年龄大小无关。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法律规定的是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有法定监护人。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五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鉴定才成立,也需要有相关证明,如果其他方式不行,那只能请求人民法院进行鉴定并开具证明。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收集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怎么鉴定的相关知识,如您还有疑惑,请咨询法律快车平台的律师,他们会为您给出更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