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02 12:20
人浏览
导读:

实践中,对于借款合同的履行需要按照有关的程序进行处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进行。那么,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

  一、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的双方只要是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合同时是自己的真实意愿,也不违反法律,双方就是可以签订借款合同的,合同效力是受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二、欠款合同几年失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三、借款合同的生效的条件

  (一)借款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

  5、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借款合同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