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赠与合同效力规定在哪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23 12:34
人浏览
导读:

赠与合同在订立之后,合同当事人需要注意合同的效力问题。具体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讨论。那么,赠与合同效力规定在哪里?如何保证赠与合同的效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赠与合同效力规定在哪里

  一、赠与合同效力规定在哪里

  赠与合同的效力如下:

  (一)赠与合同成立,赠与人有交付受赠人财物的义务。赠与人按照赠与合同约定的地点、期限、交付的方法等将财产交付给受赠人,并由此而发生物权的转移,但是,法律规定必须经过登记才发生转移的财物,如不动产,应在登记后才发生转移。

  (二)赠与合同成立,赠与人已将赠与财物交付受赠人,物权发生转移,应视为受赠人合法享有受赠财物的占有、使用、处分权,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合同。

  (三)赠与合同成立,但赠与人未将合同约定的财物交付受赠人,受赠人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可以撤销赠与合同,但赠与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的赠与合同或者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合同,对不履行这类赠与合同的赠与人、受赠与人享有要求赠与人交付的权利,赠与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赠与物毁损、灭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赠与合同是赠与人的无偿赠送,不承担赠与物的瑕疵责任,但是附义务的赠与,赠与人应在附义务的范围内承担赠与物的瑕疵责任;赠与人明知赠与物有瑕疵,故意隐瞒或者作赠与物无瑕疵的虚假保证,造成受赠人损失的。

  二、如何保证赠与合同的效力

  签订赠与合同的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赠与合同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定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三、赠与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赠与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

  (一)赠与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意思表示虚假;

  (四)违背公序良俗;

  (五)该赠与行为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赠与合同效力规定在哪里的相关知识,签订赠与合同的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赠与合同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有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