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离婚后财产小产权房的分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2 07:20
人浏览
导读: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产权房屋是不能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这点是大家在购买小产权房屋时要特别留意的内容。那么,离婚后财产小产权房的分割?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离婚后财产小产权房的分割

  一、离婚后财产小产权房的分割

  (一)小产权房是“房”, 具有房屋的一切物理属性,它与大产权房屋的使用性是一样的。夫妻离婚时争执最大的就是房屋,对该财产法院不分割显然不会定纷止争。

  (二)小产权房屋没有产权,也就是没有物权,但具有相应的财产权益,夫妻离婚时应对房屋本身具有的财产权进行分割。因为购买时也不是按照有物权的房屋价格购买的,所以分割时也不能按照物权价格来分。但房屋毕竟有一个增值因素,双方对小产权房屋的市场价可以进行议价,议价不成时可以进行重置价评估,要房的一方应给对方市场价一半的补偿。

  (三)小产权房屋的分割仅限于共同所有人,不具有对世权。在一些离婚、共有等案件中,人民法院应充分论证房屋的性质,明确说明分割的是财产权,且财产权益仅限于相对人,不具有对世权,避免当事人企图通过法院裁判文书的形式使小产权房得到合法确认。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七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规定出轨一方要净身出户吗

  接到的有关夫妻一方出轨的咨询,很多人都会把婚内出轨和净身出户联想在一起。法律没有规定出轨的一方要净身出户,除非是出轨的当事人自己愿意净身出户,否则让对方净身出户很难实现。虽然不能做到让出轨方净身出户,《民法典》有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会适当照顾无过错方。

  (一)从法律上讲,做不到让出轨方净身出户。净身出户一般是出轨方由于愧疚,自愿放弃所有夫妻共同财产,甚至个人财产。但在法律只是赋予了婚姻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所以,即使你有对方出轨的证据,但是出轨方不同意净身出户,法官也不会支持你要求出轨方净身出户的请求。

  (二)可以让出轨方少分财产。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所以,在民法典时代,出轨会影响财产的分配金额或比例。

  (三)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出轨,法官会视情况认定为该条的“有其他重大过错”,是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

  (四)抓住谈判时机。作为婚姻无过错方,可以抓住对方为了尽快离婚,和出轨对象结婚或者生子的心理,主动提出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抓住时机,凭借对方愿意放弃经济利益来争取时间利益,为自己和子女今后赢得更优越的生活。

  (五)追回属于你的钱。如果对方赠送给第三者的房子、车子、钱的话,你可以起诉至法院追回钱财。出轨方没有结果你同意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给他人,且这种赠与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是无效的,你可以以小三和出轨方为被告,或者以第三者为被告,以出轨方为原告起诉至法院,要求小三者返还钱财。

  三、赠送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如果是一方婚前接受赠与财产的为婚前个人财产:如果是婚后接受赠与的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赠与人明确只给受赠人一方的,才作为婚后个人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利。

  合法夫妻共同财产的特点:

  一是时间限制。即劳动收入、生产经营收入、投资收入、知识产权收入、继承和赠与收入,从领取结婚证到解除夫妻关系的整个婚姻期间的其他合法收入,是夫妻共同财产。即使双方不同居、不分居两地,无论是由一方管理或使用,还是双方分别使用,只要是婚后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如工资、奖金等,最费时。

  二是财产的所有权利益仅限于所有权的范畴。即有形商品、现金和可预测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离婚后财产小产权房的分割的相关知识,小产权房是“房”, 具有房屋的一切物理属性,它与大产权房屋的使用性是一样的。夫妻离婚时争执最大的就是房屋,对该财产法院不分割显然不会定纷止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