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27 18:20
人浏览
导读:

实践中,对于土地转让合同的夏利情况,我们是需要按照法定的手续和程序进行处理的,那么,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一、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如果转让方具备土地使用权证,且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那么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土地转让协议范本

  出让方姓名(以下称甲方):

  身份证号码:

  户口所在地:

  接受方姓名(以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户口所在地: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法原则,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自愿就甲方从 承包的土地向乙方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甲方将自己位于 承包土地一块,四至界线分别为:东邻: 、西邻: 、南邻: 、北邻: ,共计 亩土地转让给乙方经营(包括甲方在居民点的房屋和自留地)。

  (二)转让费为每亩 元,合计 元(大写) 。乙方从2018年起分期付清转让费,每年应付转让费额如下:

  乙方必须于每年12月31日前付清当年转让费,否则每月应承担当年应付转让费的1%作为利息。甲方收款后,应向乙方出具收条作为收款凭据。

  (三)在乙方付清转让费前,土地承包所有权归甲方所有,所有围绕土地承包权发生的变更均使用甲方姓名,乙方隐瞒甲方擅自使用自己姓名作变更均视为违约,但甲方不得再将此宗土地质押或转卖于他人;当乙方付清全部转让款后,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将承包合同过户给乙方,过户产生的手续费由乙方承担。

  (四)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土地生产经营由乙方进行,所有围绕此宗土地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承担,经营所得也有乙方所有,因国家的惠农政策,发放的补贴(包括粮食直补款)及其它优惠归乙方所有。 本合同签署之日之前围绕土地产生的费用由甲方付清。

  (五)乙方对转让土地拥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但不得违反国家政策以及甲方与 承包合同之条款。

  (六)乙方转让土地后如遇政府征收、征用土地,征地补偿款归乙方所有,因征地产生的优惠优政策及待遇也由乙方享有,乙方有权按转让土地面积领取集体的其它补偿、补贴。

  (七)乙方必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掠夺性经营,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并负责保护好承包土地上的林木、排灌设施等国家和集体财产。乙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不得抛荒。

  (八)在乙方付清转让费进行过户手续时,乙方应向甲方付清甲方垫付的上缴预收款 元(大写)。

  (九)其他:

  (十)违约责任

  (十一)解决争议途径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村、管理区调解部门调解解决,调解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三)其他约定

  甲方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乙方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公证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有哪几种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的情况有:

  (一)未经合法手续获得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无效的;

  (二)质押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无效的;

  (三)存在争议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无效的;

  (四)未达总投资额25%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土地转让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如果转让方具备土地使用权证,且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那么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