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订立后能否立即生效及成立的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8 16:21
人浏览
导读:

合同订立后是能够立即生效的,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其成立的时间《民法典》在第四百九十条作了具体规定。

合同订立后能否立即生效及成立的时间

  一、合同订立后能否立即生效

  一般来说,合同订立后就能立即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是,有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某些种类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订立合同后,这个合同就不能马上生效,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到有关的部门去履行批准或者登记等手续。

  比如,《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以某些财产为抵押物订立抵押合同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法律快车提醒您,这类合同经过了批准或者办理了登记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

  二、合同订立后成立的时间

  合同订立后成立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我们能够知道:

  当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字、盖章或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三、该如何防范合同订立的风险

  防范合同订立的风险如下:

  1.从合同条款完备入手。合同不完备,必要条款缺失,导致合同履行和纠纷发生后无约可依。

  2.货物质量纠纷。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卖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

  3.合同主体欺诈风险。为了追求利润,许多组织采取各种欺诈的手法,制造主体合法、真实的假相,达到签约(欺诈)的目的,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4.货款拖欠风险。贷款拖欠纠纷在办理的纠纷中最为常见,纠纷原因有因合同约定付款不明、当事人履约能力不足、违约成本低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