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是合同履行期限及期限最长为多少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9 15:10
人浏览
导读:

什么是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当事人在订立过程中以此来界定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其最长年限要根据具体合同类型来确认时间,一般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则按照法律规定。

什么是合同履行期限及期限最长为多少年

  一、什么是合同履行期限

  合同履行的期限是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的,是用来界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是双方履行合同的时间界限,该界限经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生效,受法律保护,违反该约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快车提醒您,合同履行的期限,以日、旬、月、季、半年度、年度或跨年度计算。在买卖合同中的履行期限,实际上就是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买受方支付货款的时间。

  二、合同期限最长为多少年

  合同最长期限是多少年,要看是什么合同。大部分合同的有效期都由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约定。

  在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可以是一年,可以是两年,也可以是三年,但最长不得超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那一年。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三、合同期限类型有哪些

  一般的合同是没有期限类型的。双方可以自由约定合同时限,只要不与现行法律抵触即发生法律效力。但特殊的合同劳动合同除外。

  《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下列三种: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合同的特点是,劳动关系只在合同有效期内存续,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合同德特点是,劳动合同没有确定的合同终止日期,只有在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条件下,劳动关系才可终止。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终止条件的劳动合同。这种劳动合同的特点是,当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完成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