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05 14:53
人浏览
导读:

不可抗力是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要件之一,在发生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解除合同。那么,不可抗力后能解除合同吗?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是什么?以下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

  一、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

  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属于法定解除的一种情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解除合同的事由。约定解除的情形民法典第93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遵循意思自治原则,一般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合同;另一种是当事人约定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当条件达成合同即解除。

  二、不可抗力后能解除合同吗

  《民法典》规定,单方当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情形有下列五种: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2、因拒绝履行主要债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3、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4、因迟延履行或有其他违约情形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注意,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三、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以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不可抗力可以是自然原因酿成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前者如地震、水灾、旱灾等,后者如战争、政府禁令、罢工等。另外,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是一种法律事实。《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不可抗力的时候可以解除合同。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因不可抗力发生可以解除合同吗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