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的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4-30 17:45
人浏览
导读:

继承的方式有两种,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如果行为人没有订立遗嘱的,则需要由继承人进行法定继承。那么法定继承的条件是什么?法定继承的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法定继承的相关内容吧。

法定继承的条件

  一、法定继承的条件

  1、继承应当在被继承人(在房产继承中就是遗留下房产的人)死亡后才能发生。

  这是继承的首要条件。有的房产所有权人为了避免继承人在日后可能会因争夺房产而产生纠纷,在生前就将房产权交给继承人,如分给某个或各个子女,这也是合法的行为,但这不是继承,因为这时继承还没有开始,而是生前的赠与行为。

  2、继承遗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能作为继承人的继承人。这是继承的第二个条件。被继承人如果立下遗嘱,将房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是捐献给国家、集体,这也是被继承人处分遗产的方式,但这不是继承而是遗赠。

  3、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这是继承的第三个条件。有的房产是共有的,如常见的夫妻之间的共有,当一方死亡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房产都成了遗产。这时,应当先将房产进行产权分割将属于被继承人配偶的份额(除有约定者外,一般应分出房产份额的一半)分割出来以后,再对遗产进行继承。

  4.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被继承人死亡后,如果其生前立有遗嘱,或是曾经与某一社会组织或个人签订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先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对遗产进行处理。没有遗嘱或协议的,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二、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法定继承的条件的相关内容,法律快车小提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意见,询问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来处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