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虚假意思表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7 18:20
人浏览
导读:

现代社会随着大家法制意识的提高,签订合同是经常性的行为,但有时在合同中,出于对自身利益的需要,一方会在表达上出现夸大或者虚假的表达,也被写进了合同。那么,虚假意思表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虚假意思表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一、虚假意思表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无效。民法典规定,签订合同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才有效,所以虚假意思表示的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与特征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三、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

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3、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4、目前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从被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虚假意思表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不管何种合同,都要建立在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下,并且遵循法律法规,不得弄虚作假。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