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收养合同的生效要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9 15:01
人浏览
导读:

许多家庭不能生育的,会想到到福利院收养孩子,或者正好有人家庭困难,想把刚出生的孩子送养的,就动了收养的心思,一般要签订收养协议,约定相关的事宜,不是所有协议都能生效,那收养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收养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收养合同的生效要件

  送养人与收养人可以订立收养协议,但是仅订立收养协议不能使收养关系成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收养对象、送养人、收养人和收养关系成立都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几个要件同时具备,收养关系才能成立。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如果孩子的双亲现在已不知所踪,你想就只能到当地民政部门去报告,并请求帮助,如果你具有收养人条件的,收养协议的有效要件可以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申请领养。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同时,新收养法还扩大了收养协议和办理公证的范围,明确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公证。此外,为了严格规范收养弃婴的行为,防止借收养名义规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民政部门应当在办理收养前予以公告。所以,收养协议在登记时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二、收养协议的内容有哪些

  收养协议是指收养人与送养人达成的有关收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收养协议的内容有:

  1、送养人、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及相互关系;

  2、收养的原因;

  3、共同送养人、共同收养人的意思表示;

  4、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的意思表示;

  5、送养人、收养人、被收养人的权利与义务;

  6、收养开始的时间;

  7、共同送养人共同收养人和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被收养人在协议书上签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三、家庭收养需要夫妻都同意吗

  我国《民法典》对收养子女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收养子女是否需要配偶同意、单方收养子女是否有效,必须要看收养法是怎么规定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一条 【共同收养】有配偶者收养子女,应当夫妻共同收养。

  单方收养无效。根据上述的法律规定,有配偶者在收养子女时必须同时满足下述条件:

  1、夫妻双方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收养人条件;

  2、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后同意收养子女;

  3、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也就是说,有配偶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夫妻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收养登记手续。如果夫妻单方收养。那么,对方就可以主张收养无效。

  如果有配偶者单方收养子女,而且为了办理收养登记,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收养登记的,那么收养关系也是无效的。

  当然,有配偶者单方收养子女的话,法院并不一定立马判决收养无效。只要收养行为经过了登记,法院一般会调解夫妻双方达成协议,只要夫妻另一方最终同意收养子女,那么法院可能不会判决收养无效。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收养合同的生效要件”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收养对象、送养人、收养人和收养关系成立都需要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只有几个要件同时具备,收养关系才能成立。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