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签订地的认定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1-25 12:10
人浏览
导读:

合同签订地的认定是根据约定,合同当事人采取书面约定的方式签订合同,如果合同约定的地方和签订合同的地方不同的,按照合同约定的地方为合同签订地。

合同签订地的认定是怎样的

  一、合同签订地的认定是怎样的、

  合同签订地的认定是这样的:

  1.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

  2.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二、签订合同后主体变更可以吗

  签订合同后主体变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实施债权转移;

  2.债务人经过债权人同意,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

  3.一方当事人经对方同意,将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三、合同签了对方违约了怎么办

  法律快车提醒,要求违约方承当违约责任,违约金由双方协商确定,数额一般根据双方预测的因一方违约可能带来的损失大小确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发生的损失守约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增加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违约方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减少违约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