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不可抗力条款怎么约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3 14:40
人浏览
导读:不可抗力是指当时人不能预见、无法避免的客观情况,《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民事责任,可以免责,不可抗力条款则就是在合同中双方约定关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责任约定。那么不可抗力条款怎么约定,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法律知识,欢迎阅读。
不可抗力条款怎么约定

一、不可抗力条款怎么约定

(一)不可抗力条款是规定在合同订立后发生当事人在订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的条款。

(二)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遭遇事故一方应采取一切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订立买卖合同时,一般都订有不可抗力条款,其内容包括:不可抗力内容;遭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事故报告和证明文件的期限和方式;遭遇不可抗力事故一方的责任范围。如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则应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只是暂时阻碍合同履行,则一般采取延期履行合同的方式。凡发生不可抗力事故,当事方已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但仍未能避免损失的情况下,可不负赔偿责任。

二、不可抗力条款存在什么法律风险?

(一)不可抗力条款存在的法律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我国法律认为自然灾害是典型的不可抗力。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不断提高了对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但自然灾害仍频繁发生并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阻碍合同的履行。所以,我国法律将自然灾害作为不可抗力条款的法律风险是合理的。因自然灾害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应使当事人被免除责任。

(二)政府行为。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以后,政府当局颁发新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如订立合同以后,由于政府颁布禁运的法律,使某些运输合同不能履行。

(三)社会异常事件。主要是指一些偶发事件阻碍合同的履行。如罢工、骚乱等。这些行为既不是自然事件,也不是政府行为,而是社会中人为的行为,但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在订约时是不可预见的,因此也可以成为不可抗力的事件。

三、因不可抗力不履行合同承担责任吗

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时的法定免责事由,但当事人主张免责,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一)不能履行合同包括完全不能履行、部分不能履行和不能按期履行。如果不可抗力只导致部分不能履行,其他部分仍应履行;如果只是影响按期履行,当事人仍应适时履行。

(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不是发生不可抗力就可以主张免除全部责任,只是确受其影响而不能履行的部分才能免责。

(三)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而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法律对遇不可抗力也不能免责有特别规定的,依照该规定不能免责。如在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因不可抗力造成旅客人身伤害的,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因此,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只有尽到通知义务等才能免除相应的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不可抗力条款怎么约定”的全部内容,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可以就不抗力因素做好约定,不可抗力发生时,可以要求对方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