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么认定非法占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07 18:02
人浏览
导读:

法律层面的占有,一般是指对物的一种实际控制能力。我们对于某一物存在占有,表达的也只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的行为?有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怎么认定非法占有

  一、怎么认定非法占有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五十九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物权的获得方式有哪些

  物权的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

  (一)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最初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财产的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有:劳动生产、先占、孳息、添附、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二)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事实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这种方式是以承认原所有人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的前提条件的。继受取得的原因,包括法律行为取得和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取得两大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怎么认定非法占有的相关知识,非法占有的认定需要从客体、主体以及主观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