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时间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21 11:4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知道构成诈骗罪需要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法条没有明文规定,但是这是一条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对于犯罪时间短的情况,应该如何认定是否具非法占有的情况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时间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

  一、时间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影响到是否构成诈骗。因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常常是诈骗案件辩护的关键,与非法占有的时间长短无关。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在司法实践中采用推定的方式来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五十八条规定,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二、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五十九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诈骗案件中应从哪些方面考察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一)证据能否证实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

  (二)证据能否证实行为人存在上述纪要中罗列的7种情形;

  (三)是否在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时间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的相关知识,随着现在高科技技术的发展,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而我们只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利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