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17 13:56
人浏览
导读:

民法中撤销权的种类有很多,有撤销合同、侵权人撤销、第三人撤销等等,撤销权都是有时效的。那么,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重大误解是双方都有撤销权吗?接下来,关于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的详细内容,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做更进一步的解答吧!

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

  一、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

  撤销权的行使一般具有以下要件:

  1、要求被代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为1个月;

  2、催告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

  3、催告的意思必须是向被代理人作出。根据本条的规定,如果被代理人在催告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则视为拒绝追认。因无权代理而订立的合同在本人追认之前,处于效力待定状态,为了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利益,本条还规定,合同的相对人还享有撤销权。这里的撤销权,是指相对人在被代理人未追认合同之前,可撤回其对无权代理人所作的意思表示。

  二、重大误解是双方都有撤销权么

  重大误解双方都有撤销权。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都是由不利的一方享有撤销权,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只要是遭受不利益的一方均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撤销权的法律特征

  1、可撤销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也是不符合合同有效要件的,但这种不符合体现在意思表示不真实上。如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因欺诈、因胁迫或乘人之危而成立的合同。对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因只涉及当事人的利益关系,不涉及合同的合法性以及社会公共利益问题,法律并不直接否认其效力,而是赋予当事人以变更权或撤销权。这既体现了法律对公平交易的要求,又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2、可撤销合同在未撤销之前为有效合同,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归于无效可撤销合同自成立之时起就发生效力,只是因存在可撤销的事由,经撤销后才自始无效。如果撤销权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行使撤销权或者仅仅对合同的部分条款作出变更,合同仍为有效,当事人仍受合同约束,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销的因素为由而拒不履行合同义务。这与无效合同不同。而无效合同,自成立时起就确定的、当然的无效,更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补正而成为有效合同。可撤销合同也不同于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发生效力是不确定的,只有在有权人追认后,方发生效力。而可撤销合同是已生效的,仅由于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才使合同无效。

  3、合同的撤销与否取决于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由于可撤销合同主要涉及的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其他人难以知晓,即使他人知道,而当事人自愿承受该行为的后果,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法律也没有干涉的必要。因此,法院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如果当事人不主张撤销,法院不能主动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法院和仲裁机构只能变更合同,也不得撤销。这是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又一区别。无效合同由于其内容上的违法性,对其效力的确认不能由当事人选择,即使当事人不主张合同无效,国家也会主动干预,宣布合同无效。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由合同的当事人行使,此与效力待定合同中的追认权属于第三人也不同。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是善意第三人的撤销权在行使撤销权前一般都会发出催告,不催告的时候再撤销。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对人怎么行使撤销权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