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一般怎么判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1 13:46
人浏览
导读:

大部分的民事诉讼案件会有诉讼时效的限制,一般为期三年了,当诉讼时效届满后,原告就会丧失胜诉权。当然,如果是债务纠纷,当事人的债权债务仍旧存在。那么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一般会怎么判决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一般怎么判决

  一、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一般怎么判决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一般会分情况处理,如果对方不提,法院不会主动干涉;如果对方提出,那么会法院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但是法院是不能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起诉期限是行政诉讼中的名词,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名词。两种时间间隔的规定虽然都有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一)二者性质不同。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法典中。

  (二)二者立法目的不同。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起诉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民事实体法中规定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三)二者的起算时间不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强调“权利”。

  (四)二者的期间有无变化不同。起诉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除非有正当事由,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才可以对被耽误的法定期限予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具有法定事由,便可将其中止、中断和延长。

  (五)人民法院对二者超过法定期间的处理方式不同。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相对人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裁定驳回起诉,即相对人丧失了起诉权。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而且,它不是民事诉讼起诉的法定条件,当事人并不丧失起诉权。经人民法院审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

  三、遗产转化成资金有诉讼时效吗

  遗产转化成资金产生纠纷的,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有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是3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一般怎么判决的相关知识,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一般会分情况处理,如果对方不提,法院不会主动干涉;如果对方提出,那么会法院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但是法院是不能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