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交通事故法律问答

温州
交通事故
家人出谅解书。我的驾照还会被吊销吗?
撞死人驾照一般情况下是会被吊销的。根据最高法院对交通肇事罪的解释,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需要对机动车驾驶员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从裁决之日起生效。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二年内不准重新申请领取机动车驾驶证。吊销驾照后多长时间能重考1、对于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销的,终身不得领证;2、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照的,被撤销后3年才可以重新去驾校学习申请驾驶证;3、因为交通违章等原因被吊销驾照的,2年后才可以重新去驾校学习申请驾驶证;4、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五年的不得报考驾照;5、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十年的不得报考驾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开出租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能否赔偿?
法律分析:按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处理,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当然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身损害时可酌情判处误工费。在审判实务中发现,各保险公司均认为受害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年龄已超过60岁就无劳动能力,不应判处误工费。经分析认为,60岁以上老人,一般应推定为无劳动能力,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受害人在受害前具有劳动能力,且因遭受人身损害而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或劳动,确因误工而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的,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则不合理。法院可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判处误工费。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如何划分骑行电动车逆行被对面电动三轮车撞到的责任?
一、骑电动车逆行被撞负什么责任1、骑电动车逆行被撞负主要责任。一般电动车承担事故责任的60%,对方负次要责任,承担事故责任的40%。但具体情况需要交警视事故严重程度、双方车辆特征、具体过错等做出判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二、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身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调整监控吗?
一、出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会调监控吗1、出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没有权利调监控。竟任意调取监控录像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怀疑骗保的话,也是可以委托调查机构进行调查的,届时也有可能调取监控查看是否有骗保行为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保险理赔人员是不需要调取监控的。2、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二、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是什么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3、责任认定。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5、损害赔偿调解。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相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6、向法院起诉。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并发给调解终结书,由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如今车主向我索要车辆赔偿。我该怎么办?
车撞了别人的车全责,报保险给对方修好了,对方还要赔钱,应该交警定责后,按程序走流程,保险公司赔偿就可以了,如果涉及其他的如追讨误工费等,是你们私下商讨,如果不能达成共识的,可以通过报警或民事诉讼解决。出现交通后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有争议无法协商的,可以报警处理。此外,修车费由对方负担,不愿付修理费的,可以先由你自己垫付修理费,等取得修理费发票后再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六条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第十九条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采取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等方式固定证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但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情形的除外。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交通警察应当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没有报警,事后能报警吗?
一、被车撞了之后没有报警怎么处理1、被车撞了之后没有报警,可以到事故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报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核实交通事故存在就会受理的。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需要第一时间报警,让警察来解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三)人员伤亡情况;(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第十八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二、被车撞了应该怎么处理1、首先向交警报案,由交警来勘查、交确定事故责任。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确定赔损失如何赔偿的重要依据;2、在交警勘查之前,尽量维护现场、保证现场不会被破坏;3、尽量收集、保全证据。像“司机没有架驶证、喝酒没有踩刹车”等都要提供给交警;4、在交警来后你们应去医院作全面检查,最好是在事故后及时做人全面检查,以免有后患;5、依法划定责任,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认定书不服的可自收到认定书后在三日内申请复核或提起行政诉讼。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
温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1/2
最新知识
法律知识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