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驾驶员越过弯道,占领对方车道,造成交通事故,如何处罚。

交通事故 2020-04-02 14:5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有多种,比如说,对于超车的情况,要看具体情况来定。超车压黄线的处罚:不按规定的车道行使,罚款200,3分。
      
    1、单黄实线的作用是禁止双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单黄实线一般施划于单方向只有一条车道或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道路、有其他危险需要禁止超车的路段。
      
    2、双黄实线的作用和单黄实线一样,也是禁止双方向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双黄实线一般施划于单方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机动车道,而且没有设置实体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
      
    3、黄色虚实线通常施划在桥梁前后及允许掉头的路段,也能起到分隔双方向车道的作用。黄色实线一侧禁止车辆越线或压线行驶,虚线一侧准许车辆暂时越线或转弯。
      
    4、黄色禁止停车实线: 当单黄实线被施划在道路一侧边上时,其身份便转变为“禁止停车标线”,表示在该路段禁止任何车辆停放。
  •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的一种违法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
      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
    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抢救伤者,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理由在于行为人的主动投案。
    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违背了立法原意。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
    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当然的。但排除逃逸后自首的成立,对自首情节按照刑法减轻处罚也是应当的。  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这种情形在现实中最为常见,行为人在主观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
    对于这种情况,显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予以从重。如果其结果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交法》)及实施条例和各地方的实施办法,以及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进行归纳,无证驾驶和被视为无证驾驶的可能有以下十种情形:  
    1.没有驾驶证的;  
    2.未经考试,非法取得驾驶证的;  
    3.驾驶证被注销、吊销的;  
    4.不符合驾驶条件(年龄和健康状况),非法取得驾驶证的  ;
    5.驾驶证已超过有效期的;  
    6.驾驶证被暂扣的;  
    7.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驾驶证驾驶民用机动车的;  
    8.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在中国驾驶的;  
    9.驾驶车辆超过最高准驾车型的;  
    10.未随身携带驾驶证的。有律师将1至5情形称为“绝对”无证,6至9情形称为“相对”无证,10情形称为“疑似”无证。对
    1、
    3、
    5、
    6、9情形,交警处理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
    2、4情形,交警通常不能现场做出判断,大多数情况下,驾驶人都会蒙混过关;在进入司法程序时,这两种情形可能被查实,驾驶人将承担无证驾驶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对
    7、8种情形,如是一般违法,交警大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严重违法,其实都应当依法按无证驾驶处理。  《交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所以,第十种情形——未随身携带驾驶证是一种违法行为,尽管它与其他无证驾驶有所不同,但对该行为应当给予处罚。根据《交法》第十五条、第九十条的规定,对未随身携带驾驶证的处理如下:无论驾驶犬行驶中违法与否,均不允许驾驶人再驾驶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驾驶人提供驾驶证。然后,根据驾驶人提供驾驶证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驾驶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无其他违法,给予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及时退还机动车;  2驾驶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有违法,根据其违法的情况和未随身携带驾驶证一并予以处罚,及时退还机动车;  
    3.驾驶人未能提供驾驶证,按无证驾驶处罚。拘留15天,罚款200--2000元!以上则是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赔偿项目方面和赔偿标准方面贯彻了全面赔偿的原则。其中赔偿项目方面增加了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两项,并用“残疾赔偿金”代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具体体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镇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