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配偶出轨,我打她是家庭暴力,还是离婚时成为证据?

离婚 2020-04-08 12:4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第一,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事,如果夫妻双方真的无法继续生活的,可以选择离婚。不管是谁先提出离婚,对于财产分割不会产生影响,并不存在所谓的谁先提出离婚财产分割就不利的情况。第二,对于离婚,在我国想要离婚的,有且只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如果您可以和对方就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如果育有子女的话)、财产分割等问题同时达成一致的,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领取离婚证。关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如果育有子女的话)和具体的财产分割事宜,按照您和对方在离婚协议中的约定执行。如果只是您坚持想要离婚而对方不同意离婚的,您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且对子女抚养权的归属以及夫妻共同财产一并处理。因为您在咨询中说男方并不愿意离婚,所以协议离婚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需要告知您的是并不是所有起诉到法院的离婚案件法院都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性,法定的离婚事由包括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事由。您在咨询中提到对方出轨,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出轨,如果只是一夜情或者是婚外性行为,那么不受法定的离婚事由。如果对方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的,那么属于法定离婚事由,调解不成的,法院会判决离婚。但是判决离婚的前提是有证据证明对方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如果您没有证据证明的,那么在对方不愿意离婚的前提下,法院也不会判决离婚。
  •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 首先,双方在离婚时,一方有家庭暴力是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主要依据,也是无过错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主要依据。
      其次,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离婚的一方,必须出示对方具有家庭暴力行为的证据。
    那么这种证据的取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家暴实施时,如果被侵害方报警,那么警方的出警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2,被侵害方受到侵害后,到医院就医的,那么医院的病志和主治医生,可以作为证据。
      3,当事人的邻居的证言证词。
      4,任何了解情况的人。
  • 对家暴进行证据的收集,以方便离婚时提出相应的证据。
    (一)在对方使用暴力时,要尽量让邻居、居民委员会的人知道、或是交予妇联机构进行处理,并将相关的书面记录予以保存,可为以后作为证据使用。
    (二)向法院提交公安部门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出警记录能够证明该案案由、处理结果等内容。询问笔录记录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暴力行为的程度以及处理结果等。当事人对于这种证据一般是无法得到的,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调去、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法院进行调取、收集、当事人也可以委托律师到法院的申请调查令进行调查。
    (三)当事人可以对自己所经历的家庭暴力,进行录音或是录像,这种视听资料属于间接证据的一种,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存在,还需要同其他的证据相互印证,该部分证据主要指双方的聊天记录、对方承认家庭暴力的录音、伤害情况的录像等等。
    (四)医院的一些诊断书或是实施暴力的一方所做出的《保证书》,医院所出具的主要包括x光片或是轻重伤的诊断证明,还包括诊断机构所作出的诊断证明书。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中卫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