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买房房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办贷款夫妻双方都去银行签字了,那么网签下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你好,买房房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办贷款夫妻双方都去银行签字了,那么网签下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那么网签下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办贷款夫妻双方都去银行签字了,那么网签下来需要夫妻两个人都现场签字吗?

银行 2020-04-14 16:2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如果是婚后购买的,那么虽然只登记为一个人的名字在法律上也是婚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不得任意处分。 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一方背着另一方将共同所有的房屋私自出卖的情况,法院一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如果构成表见代理的,则买卖合同有效,房子无法向第三方要回,但可以就卖房款要求共同分割,如果不从构成表见代理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买卖行为,恢复房屋的产权。
    光有双方按手印只要协议意思表示清楚的,即使没有签字也是有效的。
  • 一般来说,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不受保护。
    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合同法》作出了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司法解释则具体规定为约定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也就是说,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内协商。如目前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85%,则一年期的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3。
    4%。由此可归纳为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属于合法利率,超过4倍的,属于高利贷,而高利贷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以上无效。2015年8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
    其中,关于利率这一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2、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3、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
    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4、实践中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借贷合同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借贷行为。
  •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
    即:“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第三人的这种明知应当是由债务人夫妇来举证。
    3、婚前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这笔债务是用于该夫妻的婚后生活的,比如证明借款用于夫妻共有房屋的购买、婚房的装修、婚礼的开支、夫妻共用的家用电器及贵重物品的购买、用于债务方配偶的疾病治疗、债务人夫妻婚后共同生活的日出支出等。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在非债务的夫妻一方在对外承担了配偶的债务后,如果属于如下情况的,可以在已经离婚的等情况下要求配偶归还,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内部如何进行债务分担。
    4、非债务方的夫或妻在夫妻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或者在夫妻财产协议中约定由各方承担各自的债务。因此,尽管是一方签名,只要是借款用于共同生活之用,都是要承担连带责任即共同偿还。

  • 1、在购房合同中是否有两人的名字?有两人的名字则发有两本证,一本是《房屋所有权证》、另一本是《房屋共有权证》,是这样就不能单方出卖。
    2、只发有一本《房屋所有权证》的,持证人是房屋的所有人可以决定把屋出卖,但卖屋所得属夫妻共同财产。
    3、夫妻双方在协议上按的手印的法律效力和双方签字一样,因为可以认为是他本人同意协议内容后才按手印的,若是被强迫按手印,他事后可反悔。当然对协议有异议时,也可以结合协议内容来认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呼伦贝尔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