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09年4月份付全款19万购买了张某的一套75平米的房子,购买时,此房属于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市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2010年8月份我们去拆迁办交付大修基金领钥匙的时候,被告知此房被新城区法院冻结,原由是:张某欠原告朱某10万元的债务,所以朱某将张某告上了法庭,将此房进行了财产保全。 我们本来是想私下能和解,让我们顺顺利利拿到房子就行了,但现在张某耍无赖,现在张某只出4万,余6万让我们掏,说即使我们现在掏了6万,以现在的房价,我们也是没有吃亏的。但我们没有钱替他还这笔钱,事情就这么拖着,我们钱没有了,也拿不到房子。我们找了个律师,但感觉这个律师好像对我们这个案子兴趣不大,我很疑虑,不知该如何是好。(备注:张某欠朱某的10万元债务是跟这个新房的前身旧房有关系的,就是在新房未被拆迁安置时的旧房那会,1995年张某以4万元价格将原旧房66平米卖给了朱某,但当时的房子属于张某单位的公房,没有过户到张某的名下,2007年旧房作为棚户区改造被拆迁,张某又私下欺骗了单位将此房过户到了张某的名下,张某便去拆迁办办理了合法的拆迁安置协议,朱某被拆迁办哄骗拆迁出来后,就失去了这个旧房,安置后的新房,张某又以19万卖给了我们,朱某因被欺骗就将张某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因当时公房不能买卖,就要求张某退还朱某原房款4万元,并付15年的利息,共计10多万元)

拆迁补偿 2018-09-06 21:0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安置房转移过户程序:
    1、先给该安置房办理房产证,然后才可以进行过户,办理房产证的条件是房产住满5年。办理房产证后可以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过户。
    2、先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可买到),在合同里面都写明你们双方的约定,比如怎么付款,分几次付款,一般都是签了买卖合同首付给他3成,然后去房地产交易中心过户,过户当日付6成,等你拿到产证后给他最后的1成。
    3、过户的手续不复杂,只要双方的身份证原件以及复印件、户口本、结婚证、税费缴纳凭证、合同还有房产证,就可以去过户了。注意的是双方当事人一定都要到场,要签字的,如一方不去的话要去公证处作委托的。
  • 只要买卖协议,没有过户,属于小产权。
    小产权房买卖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仍不受法律保护。
    农村集体土地包括宅基地流转改革正在探讨之中。
    对于已经买了小产权房如果碰到拆迁,因集体土地不作价补偿给个人,房屋的主人只得到地面上建筑物及其附属物重置价格的补偿,还要减去折旧。
    即重建相同的新房子的造价再打个成新的折扣。
    具体房屋的价值补偿额由具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评估公司作出。
  • 拆迁安置房的定义  所谓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因为其安置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置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的约束。
    所以和一般的商品房交易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如黄埔江两岸进行的世博动拆迁。
    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定,被安置人获得这种配套商品房的,房屋产权属于个人所有,但在取得所有权的5年之内不能上市交易。另一类是因房产开发等因素而动拆迁,动拆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与市场价比较而言)。
    该类商品房和一般的商品房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属于被安置人的私有财产,没有转让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  拆迁安置房的购置  因此购置拆迁安置房首先要查明安置房的性质,一般来说对已经竣工的安置房可以查询其“五证”,或到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房屋的产权资料等。
    不同类型的拆迁安置房,交易双方承担的交易风险有所不同。第一类动拆迁安置房,由于交易时间长,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往往买家需要承担极大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价上涨后上家有意反悔,找合同的漏洞逃避法律责任追求己方利益,或为合同的履行设置障碍。
    如果是购买还没定位的安置房风险就更大,买卖双方虽然可以知道房屋大致的坐落位置,但无法确定建好后安置房的具体结构、朝向、小区环境等,办理过户等手续时间也会更长。  因此在购买此类房产时,签订一份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买卖合同就显得至关重要。
    买卖合同除了要具备一般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外,还需要对房屋的增购等费用的支付方式,迟延交房等都作出明确的约定。一般来说购置该类房屋,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签订附条件的合同来保证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并对具体细节作出明确约定以防合同相对方反悔,最好由专业房产律师进行指导。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西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