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蓟县人,专科毕业,现在南开区买的二手房,有贷款,想咨询一下怎么才能将户口迁至南开区

综合法律 2018-10-21 14:0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二手房买卖流程 是指房屋所有权人通过买卖、交换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二手房买卖又称存量房买卖,是买方通过交付房款,卖方将房屋交付给买家,并办理过户登记的过程。
    二手房买卖流程比较复杂,具体办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购房资格核验(住宅类);
    2.网签合同;
    3.地税部门核定契税;
    4.房屋发证大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 从上述引发二手房户口问题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等到出现原户主拒绝迁出户口,引发纠纷时才来想办法解决,已经为时已晚,而且往往很难有好的处理办法,只能费时费力而且可能还没有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以预防作为最重要的策略。以下提供三个建议供广大购房者参考:  
    1、通过审查对方户口本,并留存相关证据,了解对方二手房目前户籍状况。  
    2、在交易之前到户籍登记机关查询原户主户籍情况,并在房产过户登记之前要求迁出。相比第一种做法,这种方法是最保险的。为什么要选择在房产过户登记之前迁出?这是因为如果在过户登记之前知道对方户口未迁出,购房者可以拒绝买房,解除交易合同;如果等到已过户再要求迁出,问题就很棘手。  
    3、细化合同内容,增加合同中户口迁移违约条款。在购买二手房时,第一,可以在签订购房协议时约定好有关户口迁移的条款,明确约定原产权人户口迁出的时间以及不及时迁移应负的违约责任,明确了违约责任,就可以免除买方在损害方面的举证责任;第二,约定好付完房款的时间。为保证售房人履行合同或在售房违约时得到保障,购房人还可以户籍迁移作为支付部分房款的条件,避免购房后发生户口迁移纠纷。第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房屋买卖合同附件中提出“强制迁出户口”的条款,如果超过一定的期限,有权要求对方户口强制迁出。  以上是对二手房户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购买二手房户口怎么办等问题的简要分析。事实上,在微观上,现实中二手房户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处理二手房户口的问题上,广大购房者最关键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在预防上下工夫。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事后补救并没有很及时和全面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建议购房者做好买房和户口两方面的权衡。如果不是很需要落户,只看重房源,那就不必有太多户口问题方面的考虑;如果很看重户口落户,或者很需要户口落户,那就得三思而后行,做好前期买房的一系列工作。此外,在合同审查或起草上,如果不知道如何严谨地进行,使之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建议聘请专业的律师帮您把关,审好合同。千万不可因少时大,到头来换得一身纠纷。
  • 二手房按揭贷款是指个人在购买售房人具有房屋产权证、能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住房或商业用房时,自己支付一定比例首付款,其余部分以要购买的房产作为抵押,向合作机构申请的贷款。如果要顺利并成功取得二手房按揭贷款,消费者一般要“七步走”:  找好意欲购买的房屋,该房屋必须产权明晰,符合政府规定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流通的条件。
      选择一家银行指定的能办理按揭贷款业务的房产交易代理机构,并在该机构完成房产价值评估工作,交纳房产评估费。  借款人申请二手房抵押贷款应填写借款申请表,并向贷款银行提交下列资料:  1)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学历证明、婚姻状况证明;  2)经济收入证明,并可有选择地提供包括存款证明、有价证券在内的其他财产证明,以上证明资料越全面,银行在放贷评审中的评分越高,贷款人享有贷款金额及时间的条件越优越;  3)买卖双方签订的购房协议书;  4)同意以所购房屋作抵押的证明;  5)有不低于购房价款30%的自有资金;  6)贷款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材料。
      售房人须提供如下资料:  1)售房人(含共有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婚姻状况证明;  2)房屋共有权人同意出售的书面文件;  3)所售房屋的房屋所有权有效证件及复印件;  4)如房屋已出租,须提供承租户同意出售的证明文件;  5)保证所售房屋符合上市出售条件的证明。
      去银行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填写二手房按揭申请表,由律师把所有证明资料交送银行进行贷款审批,对借款人和售房人送交的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及借款人的资信进行审查,负责组织对交易房屋进行房价评估,所评估价值作为贷款银行确定贷款额度的依据。
    购房者须交纳所购房屋价值4%的律师费。  借款人与贷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  办理抵押、保险等有关担保手续。  借款合同生效,资金划入借款人指定帐户。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天津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