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去年弟弟的朋友让他帮忙办两张信用卡,卡发放下来一直由他朋友消费和取现(我弟弟一直没用过),并且还了几次欠款,现在警察通知我弟弟银行已经报案,让我弟弟还钱,请问我弟弟的朋友没钱还不了怎么办?用我弟弟还吗?我弟弟要是报案这笔钱谁还?我弟弟的朋友的父母有还钱责任吗?

刑事辩护 2018-12-05 17:04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作为信用卡持卡人,一旦因为失业、疾病或是其他意外事故导致无力按时还款时,在最后还款期到来之前,持卡人最好跟银行信用卡中心主动打电话联系,陈述自己的经济状况,申明自己并非恶意欠款,并申请延迟还款和利息优惠。
    银行鉴于持卡人的主动表现以及之前的良好信用记录,往往会同意延期还款,并会同持卡人商定双方能接受的还款计划,延迟期限、利息折扣、每月还款额等。
    这样主动联系银行,并经过银行同意延期还款的情况下,就不会被记不良记录,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后保证要按约定还款。
    信用卡还款信息会被央行征信系统滚动记录24个月,也就是信用卡逾期还款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会在征信系统里保存两年。
    如果用卡终止,对应的记录也不再滚动,而是长时间保存下来。因此,信用卡发生逾期还款后,最好不要还清欠款后立即注销信用卡,而应该坚持再用卡两年以上,且保持期间的信用良好,这样就能靠滚动记录把不良记录从征信系统里去掉。
  • 信用卡透支后一直不还,滞纳金没有上限。
    ① 如在宽限期内不算逾期,如无宽限期则直接计算逾期利息及滞纳金;
    ② 滞纳金为欠款的5%,利息按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
    ③ 致电信用卡中心或银行说明情况;
    ④ 逾期一次,短时间立即偿还,不会对信用记录造成任何影响;
    ⑤ 对申请提额有一定影响,会略微降低提额的额度;
    ⑥ 对贷款有一定影响;
    ⑦ 逾期超过60日记录入个人征信记录;
    ⑧ 逾期超过90日记录为征信不良。
    注:逾期不还银行会向法院提起诉讼。
  • 网络借贷没钱还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一、承担高额逾期费用。
    对于逾期费用,不同网贷平台的名称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不管是叫逾期罚息、逾期管理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名字,收费标准都非常高。
    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借款几千元逾期几个月没还滚到上万元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有能力按时还款的,千万不要逾期。当然,不在意“那点小钱”的可以随意。
    二、承受平台花式催收。
    催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刚逾期几天,平台客服MM轻声细语、温馨提醒,告诉您已经逾期,请按时还款;第二阶段,逾期较长时间,平台客服严肃警告,威胁再逾期不还将面临严重后果;第三阶段,逾期很长时间,平台不再好言相劝,开始展开实际行动。
    实际行动分为很多种,例如:平台给你的亲戚朋友推送你的欠款信息,让你在朋友圈里颜面扫地;平台排专门的催收人员上门催收, 面对面沟通要账等。当然,这些还是比较温和的。
    有些平台将催收外包出去了,由专门的催收公司进行催收,前段时间爆出的催收公司“暴力催收”,相信借款人都不愿意遇到。
    三、面临全国信任危机。
    现在网贷平台都建立了黑名单制度,黑名单各平台之间已开始互通。
    在一家平台借款逾期不还,在其他平台再借就十分困难。除此之外,网贷平台会将黑名单通过自身微信、微博等网络渠道,甚至火车站、飞机场大屏幕公示出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些“老赖”借钱不还!当然,除了恶意欠款的人,一般借款人不会走到这一步。
    四、人行征信产生污点。
    目前,大部分网贷平台还没有接入人行的征信系统,但接入人行征信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以后网贷平台借贷逾期不还,将会和银行贷款、信用卡逾期一样被记录到人行的征信系统中,产生信用污点。
    如果说之前的后果,仅仅是颜面扫地的话,那么征信产生污点后将会影响到实际生活,想买房没办法贷款,想买车没办法按揭等等。
    五、被告上法庭。
    借贷之后长时间逾期或者说故意不还,额度超过2000之后,就已经可以构成诈骗犯罪,有被网贷平台告上法庭的危险。
    一旦法院判决网贷平台胜诉,那么借款人除了要支付需要还的款项外,还要支付双方诉讼费用和巨额罚款,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 你如果是在网络购物的时候被骗,你可以报网警,通常一些提供交易的网站都会有一个网上报警点,也可拨打110。
    你也可以直接向你所在的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被骗金额3000元,早以超过诈骗罪的起刑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你最好向公安人员提供骗你那个人的资料,比如说:对方的网名、在哪个交易平台、对方网上的资料、能有对方的IP最好。等等。 这将会成为公安人员侦查的重要线索。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防城港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