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岳某女,36岁,于2012年6月离婚,当时有离婚协议,双方都把财产写明赠与子女,男孩3岁,女孩16岁。有两套住宅房,一套一楼90平米,一套六楼,57平米。孩子有我照管。在今年12月孩子父亲提出上诉,想要回孩子,还打电话威胁,不给孩子,说要杀我全家。我也只好儿子给了他。女儿有我抚养。由于女儿不听话,也听信他家的教条也要根他,他父亲已上诉,争夺她的抚养权。我一无所有。财产又都归了孩子,有他监护。在离婚前借贷银行贷款8万元,现在我还得还4万元。我又没工作,又无家可归。我现在上诉,能要回孩子,和属于我的财产吗?他也把我从57平米的小房子赶了出去。当时离婚也是他在外边找了一四川女子,还暴力相加。每天都喝酒。为了少痛苦,他写了离婚协议,可我签了 字。我好后悔啊。我不知怎么办,好无助。找警察110,也没办法,财产归子女,孩子现在都归他。我也没居住权。

离婚 2018-12-12 21:5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在法庭审理夫妻双方离婚案件中,应当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解决,同时应当依照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考虑双方是否有不良嗜好的,最终确定谁来抚养子女。
  • 证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证据
    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
    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
    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
    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
    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这方面的取证工作也是必须的。
    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
    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
    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
    其实不论孩子跟谁一起生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夫妻双方在争取孩子抚养权这一问题上不要太过自私。如果双方对此的争议比较大,碰面后经常会控制不住情绪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你爱孩子,我建议你直接找个朋友、亲人或者直接请个律师帮助你与对方交涉。
  • 夫妻协议离婚赠与孩子股份的,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擅自将股权变卖的行为侵犯子女的合法权益。另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大理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