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想问下,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小额贷款,对方要我把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现居住地址还有联系方式,我都发给他了,本来就是随便看看,他让我给他转600块钱的抵押金,才可以给我放款,我当时就觉得有可能是诈骗的,我就说我只有一百块钱,可以就给他转不可以就算了,然后他说可以,让我给他转一百,让我把我的卡号给他,我也发给他了,后来我给他转了他居然说没收到,我就把自动取款机转账凭条拍下来发给他,结果他说不可以给我放款,除非我交齐600,让我把余下的500转给他,我说那我不贷款了,你吧一百还给我就行了,他说钱不归他管,说什么财务不给,我说那算了,就当买个教训算了,我不会骂你,因为我觉得你肯定比我需要钱,不然不会出来诈骗,愿你在诈骗生涯中自食其果。???下午他就说让我等着瞧,说他有我的身份资料照片居住地址还有联系方式,说用我的身份资料多办几个信用卡,让我去偿还债务,让我等着瞧!??后来我就去派出所吧我身份证挂失了。。你好,请问我这样还有问题吗?他会不会真的用我的身份资料去办信用卡去诈骗犯罪什么的?我从一下午就不放心,我有他账户和姓名可以举报他吗?我可以证明我是清白的,我从来没办过信用卡,不知道怎么办?有什么程序,所以才受骗。忘律师给我些许建议与解答,谢谢!

消费者维权 2018-12-14 18:5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信用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避信用卡诈骗,要牢记勿轻信手机信息、保护好刷卡密码、设置支付限额等防范要点。
    常见的诈骗手段有短信通知“亲切”指导、电话联系索要密码、伪造网站诱人上当、制造信用卡被吞假象、演双簧瞬间调包等。
  • 信用卡诈骗罪(刑法第19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
    (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 1、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第二十七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3、第二十八条 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无论是小额贷款还是其他借款,只要无法按时还款,都会对自己的信用造成损害。最好的方法还是经过向亲友借钱的方式,偿还当月的款项。借了银行的钱,逾期不还,你的个人信用报告就会留上污点,以后再想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就是难上加难。
    即便是小额贷款公司,没有计入征信,圈子里也有一套共享的“黑名单”体系,一家不还,别家的贷款也会很难审批。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保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