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今年6月我把箱货车借给朋友(王某)拉货,当时是口头协议,说这几天货有点多车子借我一个月,车费会算给你的,于是我答应了,没想到我朋友没跟我协商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于今年6月份下旬又将货车借给另一合伙人(郭某和钱某)使用,在7月3日晚上出了交通事故撞两棵树上了(当时是钱某和郭某的驾驶员(赵某)开车撞去的,没有人员伤亡,导致车头报废,车身受损,车子是去年九月份刚买的,还是新车,顾于朋友王某的面子保险是从我这边走的(我交的是全险),维修是委托修理厂老板的(维修费、赔树的钱,拖车费都是从我保险走的,将近两万四千元人民币,他们没有出一分钱),由于本人的一个朋友(方某)去年使用我这辆车时有一违章,撞车方郭某开车期间也有一违章都没有及时处理,在交警队停了一个多月,才处理好违章拖去维修,我是靠这辆车才有工作收入的,而且我是失地农民,从事故发生到9月份车子修好没有上过班,将近两个月没有收入,现在车修好了,撞车方不愿意赔偿其他费用,说车子已经修好了,反正你都要卖了,停车费我又付了,还有什么费用(停车费用三千多是撞车方付的),我能否向撞车方(郭某、钱某、赵某)索赔车子的折损费、保险第二年的的增加费,修理期间车的误工费和本人的误工费,向朋友(方某)和撞车方(郭某)在交警队没有及时处理违章,停车期间车子的误工费和本人的误工费,我的行驶证是非营运,但有道路运输证,不知道车子的误工费能不能索赔,如果起诉,我应该起诉谁,起诉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交通事故 2018-12-25 19:28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因收集证据需要扣押机动车,因此产生的车辆停车费和技术鉴定费应由交警部门承担,而非车辆驾驶人来承担,即使该驾驶人在整起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也无需为车辆技术鉴定费和停车费支付一分钱。
  •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交警委托社会停车场暂时代管车辆,这种委托行为是交警与停车场之间的事情,与车主无关,即使要交费,也是交警来负担,不应该由车主来交停车费。
    按照《合同法》来说交警委托第三方保管你的车,是交警与第三方有合同关系,你与第三方并无合同关系。所以无论是交警提供的拖车或者停车场还是第三方提供的,车主都不该承担这个费用。
    那交通事故拖车费用谁承担呢?拖车费属于合理的施救费,应用侵权人或其承保的保险公司来承担。拖车费就是为疏通交通,拖动车辆所产生的相关费用。通常是指交通交警部门或拖车服务公司,在机动车出现故障或是发生交通事故后,为及时疏通道路、避免道路堵塞,而采取的强制或应车主要求将车辆拖离现场时所产生的费用。
  • 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先由交强险赔付,余额按责任划分确定比例后分摊。 你承担的赔偿费用=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交强险赔偿部分-按《交通事故认定书》划分的责任分担部分,赔偿费用涉及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确定的责任划分、年龄、户口性质、收入、伤残等级、护理依赖程度、被扶养人年龄及人数、误工时间等。
    因此,赔偿费用应在伤残者治疗终结评定伤残等级、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划分责任后才能确定。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大额部分为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受害人误工费、住院护理费、交通费、如能评残还有残疾赔偿金、残疾用具费、 精神抚慰金、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之和。
  •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扣留事故车辆的原因是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应由交警部门负责妥善保管,也就是说交警负有对被扣留车辆的保管义务。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因扣押车辆而产生的停车费用应由执法部门即交警部门来承担,应由交警部门在其办案经费中支出,而不应该由当事人来承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金华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