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由于我大哥搞一夜情,结果被别人发现,结果被几个人联合敲诈,具体如下:人员5个:1、我大哥2、我大哥的炮友A;3、A的丈夫M;4、任务B和C以上他们五个人都相互认识,而且都是一个村里的。由于我哥跟A的关系先后被M,B,C发现。发现后M只是提出了让他们以后不要再发生,没有提起他要求。但是被B,C发现后,B让M跟我哥要钱,要4万。但是我哥没有钱,B就让我哥跟C去借钱(他们之前都已经说好了),我哥没办法,只好去借,但是C要求一个月必须2000的高额利息;我哥只好答应,并承诺一年内还给他,还打了欠条(欠条中没体现利息)。借钱后,我哥把钱给了B(但没有要收据),让B作为证人给M,这事以后就算结了,但是B拿到钱后,始终不给M。C一直向我哥利息,每个月一次。现在事情被我嫂子发现,想把钱要回来。请问:采取什么方式把这钱要回来呢?B、C是否能构成敲诈罪呢?C能否算放高利贷呢?

刑事辩护 2018-12-14 14:2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p2p借贷是否属于高利贷的问题,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后,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
  • 民间借贷担保人的责任按保证方式不同具有如下区别:
      
    1、担保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如抵押、质押等。在债务人不能于清偿时,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拍卖担保人提供的抵押物,以该抵押物的变现价值优先获得清偿。
      
    2、担保人提供个人信用保证作为担保的,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借款时,担保人负有代为向债权人清偿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应当以担保人的所有财产承担保证责任。
      
    3、担保人的责任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确定。
      
    4、另外,我国民事法律上没有“高利贷”的概念。对于民间借贷问题,利息在国家限定标准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法律不予保护,担保人不需要负责此部分利息。
  •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行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二年敲诈勒索三次以上为“多次敲诈勒索”。要构成此罪,要看收取的百分之百五的高利贷的数额是否达到两千元,或者二年内是否敲诈勒索了三次以上。,【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
  • 网上借高利贷怎么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5、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对于民间借贷案件,总体上要维护合法有序的民间借贷关系。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发展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借贷有一定积极作用。
    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当事人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的,最终收取利息的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不予保护。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岳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