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律师,你好,我咨询一下,我姐姐结婚期间男方家,生活困难,男方家人员众多,关系复杂,之前先生一女,后因白血病去世,原本夫妻不和,因为男方从头到尾都没有为家里出过一分钱,都是我姐姐自己出的,男方经常让狐朋狗友及兄弟白吃白住,基本都是我姐出钱做饭,还有,男方6兄妹,兄弟3个,姐妹3个,我姐结婚前,房子没有,后面重新弄地盘起的,男方父亲答应结婚了房子不给其他兄弟姐妹落住,后面结婚后,骗人的,兄弟姐妹都来住,经常白吃白喝,这也罢了,后面闹离婚,男方一直不同意,后面我姐回娘家了,本想等一年同意离婚,没想到后面阴差阳错又在一起了,去外面打工,还有了一个小娃,问题是男方从头到尾好赌,一直没钱,先不说补贴家用,连自己生活都困难,之间无数次问我姐要钱,况且生孩子期间到后面费用,全都是我姐自己出的钱,孩子也相当于自己养了2年,然而,之后要离婚,男方仍不同意,最后,我姐与他分居一年,法院终于同意今年3月离婚,孩子判给了男方,但要求我姐每月给一千的生活费,我姐没工作,但当初如果不签字,男方要闹事,后面只有签了,后面事情勉强过去了。过了几个月,我姐终于缓过了悲痛,迎来了新爱,将于12月23日成婚,然后前夫打电话过来说要扶养费,这几个月我姐的确是一分没给,可是有理由的,我姐不给钱是因为去看小娃,前夫各种阻挠,不给我姐机会相认,我姐想不让我看小孩不给相认,为啥我要给钱,是给你还是给小娃,我姐说钱给小孩可以,可现在小孩才2,3岁左右,没有金钱使用观,可男方要在我姐新婚这一天闹,我姐到底该怎么办,希望律师大大能指条明路(还有,我姐从和前夫结婚期间,从不享受到前夫的一丝家贴,都是自己付出,自己花钱生娃养家,就连离婚了,倍受煎熬,感觉很绝望,觉得给钱给小娃可以,就是不想给前夫这个人渣无赖)原本夫妻不和,男方一直不同意,况且生孩子期间到后面费用,男方仍不同意,我姐到底该怎么办

离婚 2019-02-19 13:0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有协议依协议 。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裁定,对于孩子抚养问题,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适合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年收入的20—30%之间,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房产证登记的名字是孩子的,因此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房屋的真实权属情况和登记状况不一致的情况下,房产证上登记的所有权人即视为房产的所有人,该房产也就不应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另外,夫妻离婚时分割财产是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的共同财产,不涉及子女名下财产的分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离婚夫妻双方哪一方取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就可以和孩子共同生活在这套房子里。
  • 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分割共同财产 主张无过错损害赔偿,争取孩子抚养权,让对方支付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 关于孩子抚养问题协商不好的,可以请法院裁定。
    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
    2、文化水平。
    3、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
    4、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5、一方的思想品质,因为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对于十周岁的孩子,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
    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巴彦淖尔市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