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13年7月份,我初中同学突然联系到我,说他自己家里做生意差点钱,向进货方付款,然后请我出去吃饭找我借钱.??

他说找我借个几万块,我说没那么多现金,他就说用我的名义去办信用卡金和贷款公司贷款.我说要不先把自己手上那张一万金额的信用卡借他,卡里有6900可以取现.??后面的几天日子里?就去交通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卡到手后,额度是2万的;还去宜信贷款公司贷款了2万5钱元。就这样总过加起来就5万多一点。

但是在后面的几个月里,每到信用卡和贷款公司的还款日期时,他都不去还,每次都拖了最少10天左右,在我的多次催促的情况下才去还、每次银行和贷款公司打来催还钱的电话时我都去给同学说,让他快去还钱,结果说了10几天,他就几乎每次在电话里骗我,说马上去或者编些其他理由.?就这样的月月循环,导致我在两个银行和贷款公司的信用度都被拖进了黑名单的行列。

当然,在打电话他不还的情况下,我就去他的棋牌室(在我借钱他后,他从别人的手里接过来的店,他当老板)里找他,结果去了店里,他不是在和别人在和别人打麻将,就是和电话里说的一样,没钱不还。??我跟他说电话我都接烦了,他说我有钱也不是不去还,我说你有钱本来就没去还。???我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不把你当一回事,你说话对他没威胁力,他就每次拖.???那个朋友也是我那个初中同学的受害者。

????现在我进一步知道,用自己的信用度帮别人办这样的东西,简直就是猪脑袋。???

??我的事情经过大致就是这样,还恳请各位律师们指点下。我说没那么多现金,让他快去还钱,在打电话他不还的情况下,没钱不还。

债权债务 2019-06-05 09:15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如果经银行催讨,你仍不归还的,属于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 如果进了信用卡的黑名单,就不是简单的不良信用记录了
      
    1.任何一家银行都不会再给你批信用卡(进入黑名单的人直接被拒绝);
      
    2.贷款买房买车银行也不会批;
      
    3.可能对工作有影响:有的小公司估计不会计较,但如果想去大公司就难了。
      
    4.如果你是公司法人,银行将拒绝贷款给你公司(个人信息是保密的,别人也不会知道,这个可以放心)
      
    5.法律制裁:一般单纯的信用卡黑名单是不会有坐牢之灾的,只是接受银行对你的惩罚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定性成恶意透支,银行多次催收不还款,数额又较大的,银行就会向公安机关报案,达到这种程度的就有可能会判刑了。
  • 债务人借钱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就拖欠货款而言,就是从债务到期而对方拒绝归还时起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后,期间重新计算。
  • 朋友借钱不还,如果没有写借条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收集证据:
    1、通过电话录音,如在电话里提到还钱的事,对方承认了借钱的事实。这种其实是比较好找的,因为在两个人关系没有恶化之前,双方一开始可能就还钱的事情心平气和地讨论过,因此没有借条没关系,所以这种录音一定要及时收集起来。
    2、通过收集短信,如短信内容里提到还钱的事,看对方回复里有没有承认借钱的事。这种也相当于之前的电话录音,对于证明借贷关系有一定的力度,但一般不会作为认定有借钱关系的直接证据,上了法庭的话还会对短信内容进行质证。
    3、到银行调取当时提款的凭证或者是转账的凭证等。银行提款或者转账的凭证,能够说明你们之间有金钱交易,而且,这种凭证一般也是比较好调取的,若是在转账时不记得保存了,到银行那也可以查询。所以,遇到没有写借条的情况下,千万不用着急,慢慢搜索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是很关键的。
    4、找当时在场的人作证。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西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