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通过婚介网认识的男朋友,交往时间不长,他说工程压钱周转不过来把房子都抵出去了,债主逼得紧想找我借15000元钱,还带我去他家见他父母。他父亲病着,母亲念佛看着很善良。我虽然担心认识时间短,不太放心,但看到他和父母的窘境,还是借给了他,并写好借条,说好一个月还。但此后他又以各种理由象我借钱,3个月内10万余元。我看不对,催他还钱并不在借钱给他。可他一直以说工程没下来没钱给我,到后来就不接电话了。现在已经一年了,人见不到,电话通不接,用别的电话打,接了敷衍几句就挂了,他家房子也说卖了,父亲去世了,母亲说病重但也不让我见。我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就是不还钱。我现在手上有他一张10万的借条和他历次结款的电话录音,我想咨询曹律师该怎么办?

债权债务 2019-01-08 01:1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第九十条 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对于公民之间因借贷发生纠纷的,债权人可持借条等相关证据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通过对借贷事实的调查落实,依《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判决。
  • 没有借条当事人讨债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一、与对方协商,要求对方提供一个还款计划,同时补一个欠条。由于抹不开面子,生活中很多借款都没有借条,大家彼此都是通过诚信来完成借贷关系的,其实大部分人都最后会遵守信用,所以可以“先小人后君子”,与对方开诚布公的说明,同时也给对方一个缓冲期。
      但是也有一些因为没办法还钱,或者存心想赖钱,结果推三阻四的找理由赖账,而且也不肯补充提供欠条,对这种人应该防备,吃一堑长一智,除今后要远离外,还要采取第二种做法了。
      
    二、对方的非善意欠债的,应对的方法就是取证,做好起诉准备:
      
    1.手机短信——证实有借钱的事
      借钱后,几次口头催款无果,就可以用短信方式,让对方承认了借钱的事实。然后把对方的回复短信保存起来,这个就是证据。
      
    2.录音录像——多方承认借过钱
      催款期间,多次给对方打电话并录下通话内容,随后刻录光盘保存。
      
    3.证人证言——证实借钱金额
      寻找借钱时,是否有人看到,提供证人和证言。
      通过以上证据,提供给法院审查,法官如果认为提交的手机短信、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来源合法,内容符合客观事实,证据真实有效,那么对方就须承担还款责任,还要赔偿其他损失。
  • 借钱到期不还钱,借条有录音也可以打官司。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借条是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但是转账凭证也能够证明转账事实的存在,对于聊天记录而言,如果聊天记录中明确涉及到借款事实并且对方认可借款事实存在的,那么聊天记录属于自认,也是可以作为证据的。
    对于借款合同,如果对方不愿意还款的,那么在借款合同到期后的两年的诉讼时效内,您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对方返还您的借款。如果没有过诉讼时效的,那么法院可能会做出您胜诉的判决,但是胜诉判决并不等于判决能够执行,因为您的老板人在国外,所以,如果对方名下没有可执行的财产的,那么即使您获得了胜诉判决的,最终可能也很难拿到执行款。
  • 朋友借钱就是不还,诉讼时效怎么算?法律规定,借款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年。如果当事人约定了还款期限的,从期限满开始计算,未约定还款期限的,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款之日起计算。
      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款的,诉讼时效从其明确表示不还款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约定了还款期限的,从期限满开始计算。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以,借条中约定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从还款到期的第二天起计算两年。   如果借条上未注明还款日期的,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编辑推荐阅读:   未约定借款利息能否主张逾期还款利息?     借款没写还款日期,诉讼时效多长?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宁波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