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家人于6月25被人电话诈骗,说是信用卡盗刷,经农行向两张转账9次,金额达6万6,经我发现及时,向银行输错三次密码锁定最后一个帐号,将其中存款暂时性锁死,金额有2w以上,25号下午一点报警处理,涉及异地银行,在报案地无法冻结该账户。想咨询下律师,有什么办法赎回那2万多元。

银行 2019-01-09 03:5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银行信用卡逾期还款被冻结了,应立即和银行协商还款事宜,按时还款,如果放任不管,后果很严重。  第一,如果逾期长期不还的话,银行会电话催促你还款,如果仍然没有还款,银行感到还款无望,会上法院起诉或向公安部门报警,这时不仅仅是还款问题,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第二,信用卡逾期影响信用记录,信用污点是会记录在征信系统里面,如果想要申请其他银行贷款、信用卡业务,银行都会调取信用报告查看,如果有欠款不还的记录,银行一般不会受理申请。
      所以想办法把欠款还上,停卡就可能恢复,之后再用2年左右的时间累积良好的刷卡、还款信用记录,用好的记录覆盖掉原本的不良记录,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 以下是诈骗的立案标准:诈骗罪立案标准诈骗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人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 目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专门针对信用卡持卡人,发卡银行和刷卡商家的责任给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信用卡盗刷后一般会由持卡人、发卡银行和商家一起来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再交由法院来判定,是持卡人、发卡银行和商家等,谁有过错谁承担,按照过错程度来承担赔付的比例。
    一般来讲,你输对了密码之后,商家就视为是正当的持卡人,如果你泄漏密码之后,肯定有过错,至少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再就是签字审核问题,如果银行或者商家没有查出这个签字的这种准确性,就是说假冒签字的话它肯定要承担责任,但是银行和商家是不是承担全责,这个正当的持卡人是不是完全没有责任,要看具体情况。
  • 按相关规定,信用卡诈骗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如果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如果个人或者银行是受害人的,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信用卡诈骗罪是诈骗犯罪的一种,该罪和诈骗罪之间是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信用卡在该罪中是犯罪工具,行为人以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进行诈骗活动的,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以本罪定罪处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丽水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