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想问一下,男方初婚,女方是再婚且生有一孩离婚后归男方,现在生有一孩,没办准生证,说要罚款,可是男方已经快四十岁了为什么一定要办准生证才行,有结婚证出生证明就好了。

离婚 2019-01-06 03:4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再婚准生证办理流程:  
    1、本人申请,并填写《生养一孩声请表》(必需钢笔填写);  
    2、伉俪双人照一张;  
    3、乡(镇)、街道服务处计生办审查核定后,报区、县(市)计生委二孩生养证报批小组团身子骨儿检查查核对于核准后,发给《生养二孩声请表》;  
    4、成婚证
    2、两边户口簿
    5、妇孺催进健康手册
    4、毕业证
    1、伉俪双标的目的各自的单元提出版面声请,双地契元签订理论并加盖计生办公章,报乡(镇)街道服务处计生办审查核定;  
    5、乡(镇)、街道服务处一孩生养证报批小组核实际证明实、证件后,切合要求的发给《一孩生养证》
    3、《生养二孩声请表》填写好后交男性以及女孩两边村(居)委会或者单元计生办审查核定,并加盖计生办公章后,由女地契元逐级刊在报纸上报批;(必需钢笔填写)  
    6、代孕有身5个月后由区、县(市)计生委二孩生养证报批小组发给《二孩生养证》;领证须出具的证实质料如次(原件以及拷贝件各一套):两边身份证及户口簿、成婚证、孕检证实(未领取《生养二孩声请表》前不克不及代孕有身);二婚匹俦带仳离证或者仳离讯断书;一方有小孩的带小孩户口簿;独生子女、病残儿家子带长沙市独生子女病残儿判定小组判定表;独生子女方庭小孩灭亡的带灭亡证实以及派出所证实;无子女,依法抱养1个孩子的带成套抱养证实;代孕有身5个月后,领《儿孩生养证》时须带人口黉舍毕业证
    4、声请人携以下证实、证件,报乡(镇)、街道服务处计生办报批:  
    7、伉俪两边地点村(居)委会或者单元在《生养一孩声请表》上签订理论并加计生办公章;(男地契元必需签订如次理论:xx同道,系第一次结婚未生养,未领养太小孩,赞成生养规划内一胎)  管理二婚生养证前提委托代办别人代理职员声请规划内二孩生养证管理步伐
    1、两边身份证
    4、报批后交女方村(居)委会或者单元张榜发布;  
    8、生养一孩声请表
    2、伉俪两边必需到乡(镇)、街道服务处
  • 目前生二孩不需要办准生证。只要生育子女之前,到户籍所在地计生办申请办理生育登记,就可以合法生育二孩。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综合评估本地人口发展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
      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
  • 可以的。一:办理准生证得手续:1夫妻双方的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带户头)
    2.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3夫妻双方的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42寸合影2张5夫妻双方的婚育证明《
    1.盖章要求:村级章---镇级章----计生局章(出了本县就要盖计生局的章)
    2.开证明要求:女方户籍地,男方户籍地,或现住居住地(本县范围内的户籍才可)》
  • 您好!
    (一)建议协议离婚,如果协议不成,起诉离婚;
    (二)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四)如果婚前购房,属于婚前个人所有,对方对婚后还贷部分和相应增加部分可以要求分割;婚姻存续期间收入、车辆和房产等,如无特别约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双方均分;但如果对方有过错,可以主张多分共同财产;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本溪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