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捷讯逾期还款起诉????以前在在捷讯贷款8000,当时说的是12期还,签合同时没注意看,还款时发现还款金额有变动查了合同发现说的12期变成了24期!每月扣款变成了581*24=13944??找了律师问说没用办法合同已经成立了!然后现在还了11961??因为个人事故没工作在医院几个月没有资金来源,现在差1983元没还!?打电话过去问提供一个还款方式,对方冷漠拒绝说按法律程序起诉办事!说多次联系未能联系上我,发信息打电话:第0455号通告:被告人***(身份证******)及家人,我司受捷信公司委托起诉**合同贷款纠纷一案定于2016年1月29日下午三点于深圳市福田人民法院做开庭审判,请留意法院传票并做应诉出庭准备。若缺席,法院将做缺席判决,把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上报全国公安金融诈骗通缉犯名单。将本人身份证挂公安网逃。若有条件,请你方辩护律师及本人做应诉准备,家人做旁听准备。短信告知以备后查!?【自己不知道怎么应对,而且还款有将近1.2万的还款记录也不算恶意拖欠啊,就1983元没还,求解决方案】谢谢

金融 2019-01-05 14:2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车祸起诉开庭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一般的交通事故,法院均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一年,应该从接到事故认定书次日开始计算,但是如果申请了交通队调解或者对方一直在支付费用,处在协商解决过程中时效可以中断,但是要有证据,如果掌握不好,很可能超过诉讼时效。而且从执行方面考虑,还是应该治疗终结后尽快起诉。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交通事故诉讼时效如何算起  交通事故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其民事诉讼的时效为1年。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其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既有人身伤害又有财产损失的,诉讼时效应分别计算。  
    1、诉讼时效不是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的,而是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的,只要你一直在向侵权者主张权利,时效就不开始计算。  
    2、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的规定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伤情明显的,应从伤害之日起计算,伤情需要治疗的,应从治疗结束之日起计算,因为这时,受害人才知道被侵害了那些权利。伤情当时不能发现的,应从伤情被发现之日起计算,当然,得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后发现的伤情为交通事故所致。  
    3、对于交通事故,如果涉及到人身伤害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没调解的自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第二天计算,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后双方参加调解的,自调解终结之日起第二天计算。如果没有人身伤害的,诉讼时效是两年。对于二00四年七月一日后的交通事故,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起诉。
  • 对于欠债不还的情形,属于违约行为,债权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追讨债务向法院起诉需要哪些材料?因债权债务纠纷起诉至法院时,应提供与债务案件有关的证据为:
      
    (1)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收据、借贷合同等,或者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两个以上证人证明,或者其他证据线索。
      
    (2)担保书原件,或者负连带责任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现实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证据。
      
    (3)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及价款数额等到情况的证明。
      
    (4)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其他违反民事合同行为,以及债务人现实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证据。
    (5)、要求追回的抵押物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的证据等。
  • 金融公司以诈骗案起诉: 【1】诈骗案属于刑事犯罪,是公诉案。单位无权对个人起诉犯有诈骗罪。
    【2】检察院对个人诈骗案提起公诉,
    不知道个人诈骗事实,于是不知道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如何判决。
    如果确实是诈骗,
    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还有《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作出判决。
    【3】如果是经济纠纷,那么不是诈骗,
    债主可以去法院起诉债务人,债务人快些还钱就可以了。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深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