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事件经过:2016年8月18日原告方驾驶面包车由北向南行驶至卫辉境前杨村跨渠公路口北段与相对方向行驶由南向北行驶的被告相撞。造成原告方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告方驾驶人乘车人两人受伤住院。经卫辉市公安交通大队处理,于2016年9月28日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原告方饮酒后驾车、且违反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的规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被告方违反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的规定,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故原告对该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被告负次要责任。现原告以事故发生后,未得到相应赔偿,要求被告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乡书分公司赔偿原告医疗费、丧葬费、抚养费、赡养费、精神抚慰金、交通费等共计25万元。

咨询问题:原告要求是否合理,被告方是否要承担该笔费用。该笔费用是由被告方自己承担,还是与保险公司一起承担,如果一起承担,承担比例怎样划分(被告方驾驶车辆只缴纳了交强险)。精神抚慰金、是否要承担该笔费用。还是与保险公司一起承担

保险纠纷 2019-05-10 12:58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及时报警,事故责任由警方根据现场证据综合认定,如果对警方责任认定不服有权申请复核一次,需要律师帮助可以来电联系,我在香河可以帮助到你们,赔偿比例并不等同于事故责任比例,同样是主次责任,双方都是机动车和一方机动车一方行人非机动赔偿比例的确定是不一样的,赔偿有保险公司的肯定要先由保险公司在承保范围内承担,超过保险范围的要按责任比例分担,人身伤害赔偿项目包括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交通费、必要的营养费、二次治疗费,构成伤残的还要赔偿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必要的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如需律师帮助可以与我联系。

  • 1.交强险中对医疗费用承担保额的1万元,
    2.整个事故中的医疗费用,在交强险限额(1万内)由你方承担,超出部分,则按事故责任来划分,即你承担30%。
    3.如果医疗费用已经超过1万的话,你是可以得到交强险1万元的赔付的。
    4.你车辆的损失,如果2000元内是对方在交强险限额内赔付给你,如果超过2000元,超出部分则按责任比例承担,即对方承担70%。
  • 一般是需要双方到场的不需要事故当事人当场,对方不去也是可以做出事故责任认定的,但具体情况还要由交警部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1、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七十;
    2、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十;
    3、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三十。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
    2、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
    3、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四十;
    4、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十;
    5、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
    6、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7、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全部赔偿,对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前面的规定赔偿。
  • 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当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从目前各国规定的发展趋势看,有些国家已从过去采用的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发展到严格责任原则,即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责任,以体现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保护。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朔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