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别人把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以文章加配图的方式发到网上是犯法吗?文章包括合同内容和银行卡账号等信息。因为其与我公司存在一点纠纷,可以举报让其把文章撤回吗?

损害赔偿 2022-11-03 20:18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侵害人格权。主要表现为:
    1、盗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权;
    2、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权;
    3、发表攻击、诽谤他人的文章,侵害名誉权等。 二是侵害财产利益。基于网络活动的便捷性和商务性,通过网络侵害财产利益的情形较为常见,如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而最典型的是侵害网络虚拟财产,如窃取他人网络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 三是侵害知识产权。
    1、侵犯著作权。如擅自将他人作品进行数字化传输,规避技术措施,侵犯数据库等。
    2、侵犯商标权。如在网站上使用他人商标,恶意抢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相类似的域名等。 不同的类型所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比如诽谤罪或者侵犯著作权罪等。
  • 合同内容和实际不符可能涉及欺诈、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者确认无效。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如果公司就同一事项签订两份内容不一样的合同,损害到他人的合法利益或者集体利益的,属于违法行为。其中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毕节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